湖北/大冶/印子粑
(2023-02-07 06:38:18)
标签:
旅游文化美食教育健康 |
印子粑,就是用木制模具印出来的粑。粑的个头和小茶杯口一般大,表面印着花、鸟、鸡、鱼之类的图案,造型美观精致,是大冶地区颇受欢迎的民俗食品。 制作印子粑通常有三种,一种是高粱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还有一种是蒿子粑,绿色,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
农家最常做的是白粑和红粑。做白粑用糯米面做原料,做红粑还要掺入高粱粉,加水揉成粉团。一般会先进行粗加工,搓成大小适中的圆饼,再来印粑。印粑的过程像变魔术一样乐趣无穷。将巴掌大的粉团填入粑印中,对着木砧板用力一敲,只听得“啪嗒”一声,一个刻有漂亮图案的印子粑就出来了。 我最喜欢做鱼状的印子粑,可每次印出来的“鱼”要么缺个头,要么少个尾巴。每每这时,奶奶就会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粉团要在模子里压一下,敲的时候动作再轻一点……”要是印出来一只完整的“鱼”,我就会如获至宝,举到众人面前炫耀半天。 印好的粑,奶奶会一个挨一个码放在簸箕上,晶莹剔透,造型精致,犹如玉雕的工艺品。
印子粑盛满一个簸箕,就可以上锅蒸了。刚出锅的粑软糯弹牙,米香四溢,一口气能吃上五六个。 早先家中没有冰箱,蒸熟的印子粑摊开晾干后,倒进装满凉水的缸中,吃的时候捞出来。在水缸中浸泡储存,一两个月都不会坏。 印子粑有很多种吃法。喜欢咸口的,可加入盐巴、生抽等调料,和葱花一起炒着吃;喜欢甜口的,可油煎之后蘸着白糖吃。还可以放入鸡汤中煮着吃,松软爽口,老少咸宜。 我最爱吃的是奶奶做的糖煎粑。锅里油烧热后,放入印子粑,煎至两面金黄时,沿着锅边淋上提前拌好的糖水,等糖的甜味充分包裹进每一块粑中,就能盛出食用了。一口下去,咔吱脆、糯叽叽,甜而不腻,唇齿留香。这是春天里最治愈的味道。
听村里老人说,家乡人做印子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唐末有个叫王明畏的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但由于为百姓伸张正义,得罪上司,被削职为民,便含愤出家到大冶尖山殿修行。百姓为了纪念王明畏,便修了“土主庙”,奉其为“土主爷爷”。每年花朝节后,农历二月十七到三月初三,村民们把供奉的土主菩萨抬下山,游村祈福。每到一村,各家各户将做好的印子粑堆成粑山,迎接和供奉土主老爷,祈求五谷丰登、岁岁平安。
小巧精致的印子粑,承载着家乡人对先人的敬仰与怀念,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而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印子粑的味道早已经镌刻进记忆里,成为一份挥之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