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瞿教授讲故事
瞿教授讲故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958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大东北的过年习俗

(2023-01-26 08:02:53)
标签:

历史

文化

娱乐

教育

美食

东北人过年的风格,传统与现代,粗犷与精细,严谨与自由相结合的。但是,东北各地的过年仍有各自的不同,各自的讲究。

一位朋友的家乡在黑龙江山区。山区的年与平原的年或多或少有些区别,与辽、吉两省区别就更大了。比如说辽宁人,他们大年三十儿有吃高粱米饭的。黑龙江人绝不。过年了嘛,怎么能吃高粱米饭呢?后来我才知道白高粱米饭是绝佳的美食,如果白高粱米和大米掺在一起蒸,就更好吃了。      

黑龙江人的年从腊月二十三就算开始了。用现在的说法,进入年的倒计时了。到了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灶糖,包饺子,放鞭炮,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上天干什么呢?有点类似今天的汇报工作。这一年,人世间都干得怎么样啊,孰是孰非,孰好孰坏,都要向上天汇报一下。单是汇报好的也就罢了,让凡人担心的是汇报不好的。于是先写点祝愿之类的话,如常见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话说得朴朴实实,非常真诚。如同“胡同赶猪,直来直去”。      先前,送灶王爷上天,似乎也类似当代亲戚朋友出国。亲人朋友要坐飞机走了,通常家里人,朋友和兄弟姐妹们要摆一桌酒席,送一送,所谓饯行,古来如此。当然,这样也不能保证灶王爷就不说坏话,万一他老人家管不住自己的嘴呢?再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人非圣贤,岂能无过?怎么办?就让灶王爷吃点灶糖,用灶糖把他的嘴封上。办法虽然天真,但可能管用。灶王上天了,当然要放鞭炮,要隆重一点。地方志上说“二十三日过小年,俗于是日送灶神,祀以灶糖,谓灶神享之,出言必甘祖,饯时焚香燃竹撤像焚化。小年后制年糕暨各种食品,谓之忙年。扫除屋宇尘垢,门前点缀苍松,缚松枝于竿头,竖之庭院,以备悬灯亦烛天祈谷之仪也。”

从二十三这天就开始忙年了。祭祀活动也拉开了序幕。屋子也要彻底打扫一番,尤其是蜘蛛网,那是灶王爷给这家人的劣迹记的账,一定要扫掉,不留痕迹。而且,从这一天开始家人都要和和睦睦的,说吉利话。免得让在上头汇报工作的灶王爷知道了,于自家的流年不利。      

到了腊月卅,所谓除夕夜,固定要贴春联的,春联写的也都是吉利话,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梅花开五福,竹叶兆三多”“天增岁月人增寿,喜满乾坤福满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旧岁已赢十分好,新年更上一层楼等等。或者根据自己的职业写一些有个性有血性有希望,自谦逊或自勉的话。同时,还要贴福字、贴门神,一个是秦叔宝,一个胡敬德,一左一右。这一天,家家春联,户户张灯。这种热闹外国是没有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一般的家庭都要吃除夕饭。这一天都要回家过年,携妻带子,到父母大人的家聚之一堂,所谓团圆年。先前,到了年五更要出门接财神,一般是放鞭炮,各种各样的鞭炮,火树银花十分灿烂。心情也很好。家家都放,意思是把财神接家来。然后回来祭祖。将过世老人的相片供上,再供上点心、水果和酒之类,并把煮好的第一勺饺子也供上。自然要焚香。然后,磕头、行礼。这时当有专人到街口烧点纸钱,祭点酒给故人。意在增加缅怀与亲情意识,也含着保佑家人的味道。之后,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呢要给晚辈压岁钱。再之后,就开始丰盛的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说都是吃饺子,俗称元宝。有人家吃荤的,有人家吃素的,还有人家吃糖馅的饺子。吃糖馅饺子的山里人家居多。无论是什么馅的,一般的都在饺子里放上几枚硬币,谁吃着了,谁一年有福、发财。另外桌上的鱼不能吃光了,意思是年年有余(鱼)。取个吉利。

阴历正月初一曰为岁首(今改为春节),取顺利,戒恶言,至夜半子时,谓诸神下界之时,男妇老幼,皆衣冠整齐,于先祖龛神前,焚香燃烛,并于前一日在庭中,设香案桌供,天地牌位,陈列祭品,焚香燃烛,嗣即按照财神喜神所值方向出迎,曰接财神,回到天地桌前,焚香楮,放爆竹,说话多取吉言,嗣即家人团聚,食水饺子,俗称吃元宝。天明复按财神所指方向出走,谓之出行,至各亲友族长家,依次叩拜,谓之拜年,长者赠幼者以钱,谓之押岁钱,又于夜半前,幼者向长者叩拜,谓之辞岁。元旦至初五日,家家饮食从丰,初六照常工作,然多半日工作。商工铺户,则于初六日晨,燃放爆竹,互相庆贺开市,柜伙不用者于此时辞退之。”      过去,也有人家在院子里燃篝火,谓火烧旺运。现在少多了,都住楼,燃不成了,于是改挂红灯。家家的凉台上都有一盏彤红彤红的灯,显得喜兴。在城市里高高低低,参差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富丽堂皇,让人不胜感慨。

 进入到当代,又多了一层团拜,黑龙江也是如此。个别亲爱者,上下级,好朋友,同学,远亲,打个电话拜一下也就是了。说到拜年,当然越早越好,有的半夜十二点一过就拜年,显得重视、近便。有的晚,都过了正月十五了,冷丁想起来张三李四,立即补拜一下,也可以,没事儿。拜了总比不拜强。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所谓上元灯节。市面上专有一条灯街悬好多好多彩灯。人间手艺,巧夺天工,各种各样的灯都有。林苗花卉,飞鸟走禽,才子佳人,包括商业广告。当然,还有冰灯。而且冰灯越弄越好看,不仅仅是灯了,俨然冰建筑,让人目不暇接。这一天,有许多群众艺术表演,或者扭秧歌,或者踩高跷,或者跑旱船,而今多了许多机器人、卡通人,彰显着现代气氛和现代科技的美轮美奂。东北还跳一种“老达子舞”,跳的人“着胡服执春秋刀”。还有踢球的、踢鸡毛毽子的。在正月十四这一天,乡里还要选一个老百姓做“灯官”,他就一天的权力,负责检查门户的灯是否合格。元宵节这一天,还有散放河灯这一说。白天,放风筝,在河边那放,有鸢,有蝴蝶、蜈蚣,呀,好看极了。 

过了正月十五,这年节就算结束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千头万绪,亦精神抖擞,要做的事很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