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浙江/龙泉旅游看青瓷

(2022-11-28 09:08:48)
标签:

旅游

文化

历史

教育

地处浙江 西南大山之中的 龙泉 上垟镇 木岱口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连绵起伏的山峦上,遍布着烧制青瓷所需要的瓷土、紫金土等原料。泥土和石块,经过窑工的巧手,与窑火碰撞,化身晶莹如玉的青瓷,夺得千峰翠色来。 龙泉青瓷始于魏晋,鼎盛于宋元,以瓷质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端庄、色泽纯洁著称于世。龙泉,这座浙西南的小城,因美丽的釉彩,闪动千年。 千载窑火 一方水土,孕育精湛技艺 。

老街地处龙泉西部,故称西街,自唐代建县时便已存在。老街建筑多为两层砖木结构,下为店铺,上为卧房,倚栏观景,宋代修筑的沿街水渠碧波荡漾。 西街的兴盛与青瓷渊源颇深。据记载,历史上西街铺面八百间,青瓷一度是西街商铺的主要商品,今日这里依然分布着剑铺、瓷号、中药店、老棕铺等各色商店。“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输船舶来往如织”。翻阅《龙泉县志》,仿佛能看见当时的繁盛。西街一侧的龙泉溪,地处瓯江上游。古时,满载青瓷珍品的货船就从街旁的古渡码头出发,运货出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主力产品之一。

当地的《云水谣》传唱至今:渠清莫疑水浅,瓷片班班似鱼鳞。 忙活了小半年之后,曾世平准备开窑烧制青瓷。 将木柴备好,点燃窑火,一时烟雾蒸腾。依山而建的窑炉,远望似一条长龙,因此古窑又称“龙窑”,传承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方法。曾世平家中的古龙窑,窑火至今未断,保持每年两烧。 《曾氏族谱》记载:清咸丰元年,曾姓太祖(字微士)于木岱口村建窑烧瓷,历数代,易数窑。曾家龙窑32米长,共分22室,一次可烧1万余件。高岭土经粉碎淘洗之后,练泥成型,再历修坯、装饰、素烧、上釉等多道工序,方可放入匣钵中装窑。在龙窑内,用木柴烧足一天一夜后再冷却三天三夜,才能大功告成。 烧窑时,曾世平一刻也不能松懈。他要和窑工们一起,昼夜守在龙窑两边,观察火焰的颜色,并通过每室两边的投柴孔增补柴火,直到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那是烧出上好青釉色的温度。 得益于龙泉得天独厚的矿石和高岭土,龙泉青瓷手感温润如玉。原料之外,火候的把控更为重要。曾世平说,控温稍有不慎,便会变形和产生色差。即便曾世平经验老到,时时刻刻蹲守在窑前,最终的成品率依旧不过1/10土与火的结合,人工很难掌控,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话虽如此,曾世平依然坚持传承古法烧制技艺。 千余年的烧制过程中,龙泉窑形成了以哥窑和弟窑为代表的窑址。出现于南宋的黑胎厚釉开片瓷器,产自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白胎厚釉,釉色青碧柔和的则出自弟窑。其中,粉青和梅子青是传统青瓷釉色之美的代表。 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2009年,龙泉青瓷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中国陶瓷界至今唯一入选的项目。

 千锤百炼 艺术珍品,服务百姓生活 在龙泉,青瓷是艺术品,也是日用品。千百年来,青瓷器皿的光彩,不仅收藏在博物馆里,陈列在西街的店铺中,也在装点着普通人家的茶几、餐桌、阳台。 釉色是青瓷之魂。好的釉色配方需要数百次试验才能成功。因此,古代匠人们的制釉配方往往师徒相传,秘而不宣。 “1957年,上垟镇设立了国营龙泉瓷厂及青瓷研究所,使龙泉青瓷生产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较高水平。”82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正聪回忆。多方努力下,近乎失传的龙泉青瓷釉料配比方法得以基本恢复。

原有的瓷厂早已不在,曾经的办公大楼、职工食堂、大烟囱却依旧保留,旧址成为青瓷特色旅游小镇的一部分。退而不休的毛正聪正在龙泉青瓷大师园工作室里忙活。只见他将素烧完成的坯体,放入配好釉料的釉桶中,将坯体浸入釉浆后取出,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而后又将釉浆注入坯体内,来回旋荡,使釉浆满布内壁……经过荡釉、浸釉、涂釉、喷釉等几个步骤后,施釉方才完成。厚釉青瓷则要施釉数层,施一层素烧一次,反复多次,才是正烧。 龙泉青瓷最经典的精髓是釉色,最高的境界是似玉非玉,你可以在这方面探索。几十公里外,龙泉小梅镇大窑古窑址。这座窑场曾经代表了青瓷烧制技艺的高峰,山坡上50余处窑址,遍布青瓷残片。

位于龙泉宝溪乡溪头村的金品龙窑,完成了又一批青瓷的古法烧制。 开窑之前基本上都已经被预定了,不愁没销路。现任窑主金朝军说,2017年以来,一场场以不灭窑火为主题的传统龙窑烧制技艺活动持续开展,人气十足,让古龙窑重焕活力。他和许多村民还办起民宿,开展青瓷研学活动。依托良好生态,当地与青瓷相关的旅游路线很受欢迎。 老街在城里,不仅可以卖青瓷,也能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夜色将近,金朝军的妻子陈金霞带上家中新近烧制的青瓷,准备前往西街的铺子。古街里还有不少青瓷店,有的主打青瓷文创产品,有的将青瓷文化和书店、咖啡吧跨界结合,吸引众多年轻人。 传统也好,现代也罢,传承好才能走向世界。 《诗经》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古人以仿,出自龙泉窑的青瓷屏扇色泽如玉,最有温润的感觉。如今,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作为文化名片的青瓷走出龙泉,迷人的青瓷翠色以更多样的方式,更青春的面貌,为更多人所知。 龙泉不到30万人口中,约有1.6万人从事青瓷行业,各地慕名前来学习青瓷烧制技艺的人络绎不绝, 一方水土的风情,烟雨江南的魅力,全然融于古瓷传承。从历史中走来的青瓷,也将持续注入龙泉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