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山下/粮道街
十字路口的 杂货店/伍亿丰
胭脂山脚下胭脂路与粮道街交叉口处,有一栋漂亮的二层西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百年老字号——伍亿丰杂货店的旧址,也是武汉百年老字号中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旧址。
光绪九年(1883年),武昌豹子澥的伍氏弟兄以伍家模为首,用做小生意积攒的钱,在胭脂山下开设了伍亿丰福记杂货店,同时开辟了酱园和烛房。
伍家模之所以选择在胭脂山下开店,就是因为店后的胭脂山有平缓的山坡可以存放大量的酱缸。当时的酱制品,全赖人工生产,尤其是酱油需要较长时间的日光曝晒。为保证质量,也保证产量,伍亿丰福记开业伊始对生产酱油的原料产地十分讲究,必须是产自府河地区的沟豆,或者是天门、沔阳一带的八月炸。伍亿丰每年都派专人到粮食行选购,或者到产地直接采购。
伍亿丰腌制的辣酱、红白萝卜头、酱姜、酱瓜、腐乳以及腌制的春菜、雪里蕻、藠头、豆角、蒜苗等,也非常讲究产地和品种。如腌制酱白萝卜,必用青山杜家井或汉阳拦江堤一带的计马庄萝卜,取其质嫩、细长、水分少的特点;腌制酱红萝卜,则必选用武昌三层楼的菊花心。雪里蕻则以武昌、江岸郊区所产为优。因其讲究材料来源,加之精心制作,伍亿丰生产的酱制品一经上市,便颇受欢迎。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与实力强劲的南京帮、浙江帮“分庭抗礼”,成为了本帮实力扩张最快的酱园。
20世纪30年代初,是伍亿丰最繁盛的时期。此时的南京帮、浙江帮的酱制品大店,多数只有200余口酱缸,而伍亿丰的酱缸高达400余口。有资料记载说,此时的伍亿丰福记的大酱缸,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上,蔚为壮观。“伍亿丰的酱菜”也和“曹祥泰的点心”同时成为三镇著名特产。伍亿丰迅速扩张,在三镇的分店达到了九家。除了胭脂山下的“福记”,又在汉口开办了“禄记”,在汉阳开办了“寿记”;此外,武昌大成路口有永记,得胜桥有延记,彭刘杨路口有长记,三佛阁有盛记,武胜门游家巷口有和记。
武汉沦陷后,日伪统治者严控食盐供销,对酱制品业的用盐实行按月定量配给,重要原料沟豆和八月炸的供给,也因战乱大大减少甚至中断。伍亿丰的生产不能正常进行,营业日趋凋敝,分店全部关门,仅存福记一家。30年代末期,一场大火让福记遭到灭顶之灾。幸好店铺办理有保险,得到了一万块银元的赔偿,重建后开业的店堂就是今天仍然完整保留的建筑。这栋看似三层、实则两层的建筑,有两个阳台,通往阳台的门楣上,曾经饰有红、蓝、绿三色的彩色玻璃,4根高低不同的方形柱,向上延伸,构建出英式建筑的气派门脸。
40年代,伍福店老板的第三代传人伍静秋,为维持经营,把店铺事务委托经理王少甫打理。
福记之所以能重新开业,与酱制品业的特点也有关系。首先,酱制品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二,因酱制品业成本低、利润大,历来有“水当铺”或“赛当铺”之称。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不断贬值,酱制品行业中遂有人把晒酱制品称为“日晒黄金”,市面上也有“一缸酱抵一两黄金”之说。
追溯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昌商业史,可知,武昌著名的解放路副食品商店的前身就是彭刘杨路口的伍亿丰长记,大成饮料商店的前身就是伍亿丰永记;而汉阳食品厂的前身,就是显正街上的伍亿丰寿记。伍亿丰福记也于1967年初,更名为胭脂路副食品商店,20世纪80年代,一度又更名为伍亿丰商场。今天,伍亿丰福记旧址早已成为一家餐饮店。
湖北
安陆,拥有着华中地区最大的古银杏群落。
霜降后立冬前,空气里多了些清寒的气息,这是安陆银杏最好看的时节。
这个时节,满城的银杏叶仿佛着了魔力,一片片争先恐后地由绿变黄,黄得纯净,黄得透彻,黄得温馨,黄得精彩,黄得惊艳……那一树一树的金灿,虽比不上枫叶的热情如火,却以独有的浪漫,给我们送上一份寒秋的暖意。
枝头上不舍得落下的银杏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是银杏叶写给天空的唯美童话。地面上的银杏叶,被风轻轻一吹,翩翩飞舞,这是银杏叶写给大地的浪漫情诗。漫天遍地的银杏,是深秋的色彩,也是故乡的色彩。
故乡从不缺少银杏,秋天从不缺少金黄,我们对秋天的记忆,正是从那一片金黄开始的。
儿时,庭院中央长着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它宽阔的树冠覆盖了整个院落。我记不住银杏树在春天里的娇艳,也不记住银杏树在夏天里的浓荫,但深秋浅冬,银杏树纷纷扬扬放飞的无数只金黄美丽的蝴蝶,却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小院的银杏树高大挺拔,卓立不群。它枝条延伸,叶叶依偎,金光闪闪,温馨迷人。我们在银杏树下出生,在银杏树下长大,所以,金色的基因深深烙印成叶脉上的岁月,我们和树见证了彼此的春夏秋冬。我们喜欢从片片轻盈的银杏叶里看秋天,它给人的不单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潮的炽热澎湃和一种生命的礼赞。
如果说一棵银杏树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话,那银杏成林,便成了淋漓尽致的惊艳。安陆逶迤连绵的一株株银杏,将天空涂抹得斑斓多姿气度不凡,将晚秋装扮得美轮美奂如诗如画。
在天高云淡的秋风中,看银杏金黄接天,那灿烂之美,不可方物。纷纷扬扬的黄叶划着优美的曲线,悄然铺就了一层薄薄的金毯,踏在金毯之上,穿行于银杏树下,瞬间被一片金黄包裹,仿佛天地间,只有金黄的色泽,如梦似幻。那或圆滑、或尖细、或尖角分明的叶片织就的“秋色图”就成了我们心底永远的珍藏。
安陆的银杏不但有高贵的外表,丰盈的内在,还累积千百年的历史沉淀,蕴藏丰厚的人文风采。清道光《德安府志》记载:“有庙祀真武神,一银杏树树大数百围,千年物也”。此树据传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娶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育有一儿一女,“酒隐安陆,磋跎十年”时所栽。
千年之后,早已不见了李白,但那一树金黄,一树诗意,却依然抬头可见。 “银杏树下有人家,银杏树下有饭吃”。一代代安陆人不仅守护着祖辈传下来的银杏树,也栽下了更多的银杏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