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中基坑支护的地下水控制(2)

标签:
基坑支护基坑监测基坑检测基坑鉴定 |
分类: 规范常识 |
三、
3.1
http://attach.zhulong.com/album/201604/27/14/1419145xyzwlsd4ni5zol2.png.thumb.png
表3.1
3.2
3.3
1) 真空井点出水能力可取36
2) 喷射井点出水能力可按表3.11-1取值;
http://attach.zhulong.com/album/201604/27/15/141915omxsqomhoog1p2lq.png.thumb.png
表3.7
3.8
1) 宜按现场抽水试验确定;
2) 对粉土和粘性土,也可通过原状土样的室内渗透试验并结合经验确定;
3) 当缺少试验数据时,可根据土的其他物理指标按工程经验确定。
3.9
(a)砂土含水层
D50=6d50~8d50
式中:
d50—-小于该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土质量50%所对应的含水层土颗粒的粒径(mm)。
(b)d20<2mm的碎石土含水层
D50=6d20~8d20
式中:
(c)对d20≥2mm的碎石土含水层,宜充填粒径为10mm~20mm的滤料。
(d)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
4
5
3.10
3.11
1)喷射井点过滤器的构造应符合相关规范;喷射器混合室直径可取14mm,喷嘴直径可取6.5mm;
2)喷射井点的井孔直径宜取400mm~600mm,井孔应比滤管底部深1m以上;
3)孔壁与井管之间填充滤料的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4)工作水泵可采用多级泵,水泵压力宜大于2MPa。
3.12
1)管井的成孔施工工艺应适合地层特点,对不易塌孔、缩孔的地层宜采用清水钻进;钻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3m~0.5m;
2)采用泥浆护壁时,应在钻进到孔底后清除孔底沉渣并立即置入井管、注入清水,当泥浆比重不大于1.05时,方可投入滤料;遇塌孔时不得置入井管,滤料填充体积不应小于计算量的95%;
3.13
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成孔工艺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孔的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5m~1.0m;
2)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滤料填充应密实均匀,滤料宜采用粒径为0.4mm~0.6mm的纯净中粗砂;
3)成井后应及时洗孔,并应抽水检验井的滤水效果;抽水系统不应漏水、漏气;
4)降水时真空度应保持在55kPa以上,且抽水不应间断。
3.14
1)降水期间应对井水位和抽水量进行监测,当基坑侧壁出现渗水时,应采取有效疏排措施;
2)采用管井时,应对井口采取防护措施,井口宜高于地面200mm以上,应防止物体坠入井内;
3)冬季负温环境下,应对抽排水系统采取防冻措施。
3.15
3.16
1)回灌井应布置在降水井外侧,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小于6m;回灌井的间距应根据回灌水量的要求和降水井的间距确定;
2)回灌井深度宜进入稳定水面以下1m,回灌井过滤器应位于渗透性强的土层中,其长度不应小于降水井过滤器的长度;
3)回灌水量应根据水位观测孔中水位变化进行控制和调节,回灌后的地下水位不应超过降水前的水位。采用回灌水箱时,其距地面的水头高度应根据回灌水量的要求确定;
4)回灌用水应采用清水,宜用降水井抽水进行回灌。回灌水质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17
四、
4.1
4.2
4.3
4.4
4.5
4.6
http://attach.zhulong.com/album/201604/27/16/141916pk2cydlozgnwby7v.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