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马拉松,我的跑(7)

(2011-09-01 22:32:25)
标签:

马拉松

狂奔的蜗牛

杂谈

@ 阿奎那Thomas Aquinas)有句话说得好:虽然超出人类理智的事物不能用理智求得,但若有上帝的启示,可以凭信仰获得……对事物,从不同的方面去考察,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学问。我写《马拉松哲学》总觉得理直气不壮,这下好了,阿老师帮了我的大忙,看还有谁问我为什么写“马拉松哲学”,哼哼!

 

@ 京剧讲究唱法不唱力,马拉松亦然。每次比赛结束后,总是遇到跑友们不是这里受伤,就是那里受伤;其实跑步远没有你所想得那样简单,马拉松也是讲究技艺方法的——大的方面跑步姿势、小的方面摆臂、呼吸、步幅等等,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外部的环境因素,比如上坡怎么跑,下坡注意什么,雨天的战术和晴天的战术也是不同的等等。因此综合起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在每一场比赛中都会有所体现,就看你会不会依势而行。任何技艺(包括马拉松)都靠法而无须费力;费力多的,一定是不得法。

 

 @《科学美国人》(237卷第6期)数学游戏栏目谈Ramsey的图论,引言用了《美国数学月刊》的一个问题:“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总会有3个人相互认识或不认识。” 更一般说,这就是所谓的“友谊定理”:在不少于三人的人群里,如果任何两人都只有一个共同认识的人,那么人群中一定有一个是大家都认识的。来北京快一年了,常在跑友圈中混迹,多少认识几个人;并且每次大小比赛,总有我认识的跑友帮我引荐新跑友。“四海之内皆兄弟”,伟大的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了这个规律,看来美国数学月刊的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