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笛卡尔的诘难:我思故我不在

(2011-04-16 07:35:57)
标签:

笛卡尔

话语

工业社会

怀疑

我思故我在

杂谈

http://s14/bmiddle/612edea0ta0f0cea5ee7d&690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发达工业社会的到来,导致技术理性对人的全面控制和压抑,人们丧失了规范话语范围内的“批判性与否定性”,因为制定这种规范话语的权力已不再属于人们自身。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涉及到的各种研究领域置于不同的话语系统(比如物理学、医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之下,按照各自的“话语构型”进行话语生产,确定各自的话语纪律。每次言说,都必须遵守和服从这些规则和纪律,否则你就不可以用规范的语言合法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真理。于是,拥有自我话语权的主体逐渐消解了。

   按照西方传统中的主体观,主体应该是统一完整自主的实体。只要你在思,只要你在疑,你可以怀疑一切,但你不能怀疑你是否正在怀疑,因为你在怀疑这一点时,正表明作为主体的“你”正在怀疑——思。你就知道自己确实存在,人、主体、意识,这个三位一体的存在成为最终的绝对“在场”,故“我思故我在”。

   但是,在技术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的发达工业社会,“我”不再是独立自主、为事物命名、使名称获得意义的最后根源,不再是那个参照客体的“主体”,而是整个社会文化话语系统相互交往联系的一个结点。主体的稳定性消失了,它的唯一属性就是被构成性和被生成性,它不断地被改写,擦抹,重写;不断地建构,重构,以此来匹配各种不同的话语系统,参与到世界的各种表意实践中来。因此意识之我非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成了:我思故我不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