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的教育理念

(2011-04-13 08:17:15)
标签:

亚里士多德

《西游记》

三打白骨精

《周易》

杂谈

http://s15/bmiddle/612edea0ta0c1bea6084e&690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喜欢读的名著之一,最近看过《周易》,便尝试着安排这五个主角的五行方位,但是其中两个人物的方位始终有冲突,百思不得其解。索性就放弃了这种“幼稚”的想法,恰恰在此时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给了我灵感。 

 
其实我把焦点觉知放在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四个人物身上,而忽略白龙马不考虑。从整个取经的历程来看, 唐僧心存善念,用良知感受世界。他以自己的善念和行为教化徒弟,甚至不惜舍身感化妖魔,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人性中的“德”;孙悟空善变、善嗔、善争,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千变万化的妖魔鬼怪,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人性中的“智”;猪八戒贪吃好美色,只是客观地感知世界,发现最简单的快乐,然后享受生活,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人性中的“体”;沙僧比较盲从,他没有属于自己的看法,对于师父、大师兄、二师兄的话几乎是言听计从,自我意识比较淡薄,只是在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时才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三打白骨精时表现的最为突出),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人性中的“盲区”或者“盲点”。德智体表明了教育的可能性,而盲区的存在表明了教育的必要性。而且吴承恩与亚里士多德相比,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指出了教育的必要性(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只是说明了教育的心理基础即教育的可能性)。
 
联系到当下,无论是理论层面的还是实践层面的,我们把教育目标的焦点,过多地放在了培养“德智体”上,但却忽视了我们人性当中的盲区,缺少对青年的心理辅导教育或者人生价值(意义)的方向教育,我觉得《西游记》的教育意义就在于此。
 
 
 

 

 

    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房屋质量检测站


主营:

灌浆料;地基加固;房屋加固与改造;房屋检测;房屋完损检测;房屋安全性检测;沉降监测;灾后房屋检测

欢迎来电垂询!

联系人:吉宗祥 138162181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