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医学三字经》卷一之卷首语,洋洋洒洒几百字,便于此中道出了中华医学之真谛——和。
在探究病因和治疗理念上,中医主张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个和谐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既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类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因素。中医从“天人相应”和“七情六欲”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协和调养,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同时,中医学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和谐整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观。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学一般采用顺势疗法,兼取“通因通用”,以求不伤及身心。用药上多由数种药性不同的药材(通常为植物)合熬而成,融合各种药性为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味或单独一味,都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这些也都鲜明地体现出“和”的特征。
此外,中医给病人治病,倘若病人的病情已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他会立即收手,遣送病人回家,与家人团聚,最后在亲人关切而又悲伤的眼神的护送之下,静静地离开人世。这与西医在病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隔离病人,而采取强有力的抢救措施(如电击、压胸等诸如此类的措施)是截然相反的,病人是在一群围观着的、陌生的、戴着口罩而看不清面孔的白衣者们的“监视之下”离开人世的。中医和西医对待危亡病人的差别不正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家庭伦理观念中一直在强调的“人和”吗?
所以,中华医学最显著的文化特征是——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