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话】谁是历史上致人一殒两命的“蟋蟀皇帝”

(2015-04-21 12:53:38)
标签:

文化

蟋蟀

皇帝

宣德炉

促织

分类: 洞鉴古今·历史


    谁是历史上最玩物丧志的“蟋蟀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自幼虽喜好颇多,但其最大爱好一直是促织,也就是斗蟋蟀,以致死后落得个“蟋蟀皇帝”的雅号。他很享受斗蟋蟀时的快感,常遣宫人收纳各地进贡的蟋蟀,精心调养,每逢观斗之时,必然是与宫人围团而坐,置蟋蟀于御制宝盆之中,引两蟋蟀振翅搏击,直至分出胜负才肯罢休。每逢与大臣比试,总会因自己大获全胜而手舞足蹈、狂喜不已,有时亦会因自己的落败,低声下气地买下大臣的蟋蟀。正可谓:上之所好,下必效焉。一时间,“万姓颇为风俗”,以致小小的蟋蟀身价斗涨,宝马良骏都能与小小蟋蟀相比。也正因如此,一场因蟋蟀而引发的“危机”正悄然袭来,以致坊间之人多为此而丢了性命。

  就因为他那旨“已敕他末后运自要一千个(蟋蟀)”的密诏,苏州一带的百姓便常常 “群聚草间,侧耳往来,面貌兀兀,若有所失”。袁宏道《畜促织》所载的粮长一家人, “至于溷厕之中,一闻其声,踊身疾趋如馋猫”便是死于这场浩劫的。

  而事实上,死于这场“全民运动”中的远不止粮长一家,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还有一位来自枫桥的粮长。话说,一位奉郡督差遣收纳蟋蟀的枫桥粮长,在久寻之后,终得一只“最良者”的蟋蟀,狂喜之下的他便果断地用其所乘骏马易换。怀着满心欢喜把蟋蟀“迎”到家后,粮长便极为精心地侍奉这只蟋蟀。伴其左右的妻子听闻蟋蟀用骏马换得,甚为好奇。惊奇之下,便打开了罐子。然而却不承想,这蟋蟀竟一跃而起,从罐中跳将出来。盛急的妻子有心去追,但不料,这蟋蟀却成了院中畜鸡的一食口粮。自知是闯了弥天大祸的妻子,恐惧之下,便自缢而亡。粮长也因既失皇帝贡物,又丧妻妾亲人之痛,惊悸而亡。为蟋蟀而一失两命,这或许是历史上最为荒谬的事情了。

    而现如今,除史料外,留世于后人的宣德炉恐怕是最好的物证了,敕造三千座的宣德炉,如今已传世不多。或许,我们也只能通过蒲松龄所述的《促织》及时世诗人的那首“秋声满院月黄昏,香尽熏炉闭殿门。欲试江南新进种,罗巾轻拭戗金盆”来体味当世之人的深深苦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