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话】谁是三国中替人“背黑锅”的人

(2015-02-06 04:28:43)
标签:

文化

成济

司马昭

曹髦

分类: 洞鉴古今·历史


   谁是三国中替人“背黑锅”的冤大头

 

 

  人们通常把在他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代人受过的行为称为“背黑锅”。这个词虽然起源于现今,但代人受过的事情却不仅是今人才有。话说在三国时代,就曾有人蒙受不白之冤,成了替罪羔羊。

  自从魏国统兵大将司马懿死后,子承父位,其子司马昭顺理成章的执掌了兵权。手握重兵的司马昭飞扬跋扈、独断专行。他曾一度胁迫魏主曹髦封赐其为晋公,加九锡。在当时,“晋公”之位仅次于皇位,“加之九锡”即受用皇家仪制。这些不合规制的无理要求,忤逆不敬,其谋反之心昭然若揭。这时手无兵权的曹髦不敢贸然行事,只得隐忍不言,蛰伏待机。

  一次,据说,黄龙在宁村的井中现身,众臣以为吉祥之气,上表祝贺。而毫无心机的曹髦却说,“非祥瑞也。龙者君象,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居于井,是幽困之兆也。”他还随之附了一首潜龙诗,诗中他以被困之龙作比,暗比司马昭为鱼虾,龙被小鱼虾所戏弄着实冷人汗颜。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心,魏主的无心之语被司马昭的心腹告发,盛怒之下的司马昭领众兵面见曹髦。

  忍无可忍的曹髦这次是真的爆发了,他领了数百名官僮奴仆前去迎战。到了宫门口,只见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和两员部将成倅、成济站在门前,身后引了千余铁甲禁军杀将而来。魏主喝退了禁兵,拉开架势,准备决战。而此时,贾充对身边的跃跃欲试的成济使了个眼色,低声说,司马公养你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今天之事啊!憨憨的成济信以为真,舞动手中大戟,胸有成竹地问道,您(司马昭之意)是要活的还是要死的?贾充大吼,司马公有令,只要死的。于是成济大戟一挥,毫无防守之力的曹髦,血溅宫墙,当即身亡。这时的成济仿佛已看到了日后功名显赫的自己,本以为司马昭会提拔重用他,可谁料想,“升官梦”还没做好,就遭到了司马昭的问罪。事出于朝臣责成司马昭彻查凶手,严惩元凶,明之理屈的司马昭只得照办。这时已是惊弓之鸟的成济,那叫一个冤啊!以为听了贾充的差遣,得到了司马昭的授意的自己会相安无事,到头怎料却落得个戴罪之身,替人受过。这时,不顾一切的成济想为自己辩白,可嘴已被堵上了的成济却什么也无法言说。心有余悸的司马昭最终还是令兵卒割去成济的舌头。这回成济可真是百口莫辩了,就任由司马昭信口开河,听任朝臣非议发落了。最终,成济还是难逃死劫,不光他一人被屈杀,连带着成济的妻儿老母也被司马昭诛杀。自此,因为忤逆谋权这一事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俗语就广为传之。

  后人有诗叹曰: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诛三族只道军民尽耳聋。

    其实,古今中外倒霉“背黑锅”的事例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姑且就拿三国中的成济做引,这一悲剧旨在警醒我们:事事都要谨慎,以免落入他人彀中,贻害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