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文人也会“爆粗口”
文脉之国,典章史记都浸染芬芳。古之,高洁之士常作对言欢,或俗或雅,以书胸怀。心性颇佳时,常出妙语佳对,心性俱损时,偶出隐晦言辞,以示不悦。所以,说话是一门艺术。巧妙的表达,不仅可以使自己赢取主动,更能化险为夷,使对方无力回击。谨提供以下几则趣事,供大家赏玩。
谢缙:少年不可欺
谢缙是明朝内阁首辅,他自幼颖敏绝伦,据说在年少的他,在
12岁时,就已“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了。有一天,有人要戏谑谢缙一番,便说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安敢对锯(句)”,谢缙一听,知道是冲自己来的,便马上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牲口怎能出蹄(题)”。那人见谢缙竟敢出对骂他,大吼道:“屑小欺大乃谓奸”,谢缙不紧不慢地回道:“恶犬吠主既是狂”。那人不由得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斥道:“油沾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谢缙对道:“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内无珠”。那人欲说还休,怎奈理屈辞尽,只得作罢。欲羞辱谢缙,反被少年谢缙所辱。这足可以说明:巧妙的表达,胜过秽言万句。
洪承畴:还我“春联”
而为一幅对联,竟有人为此暴毙身亡,您听说过这样的事吗?话说,当年吴三桂降清后,洪承畴助纣为虐,成了多尔衮的死党。顺治十年,洪承畴突发眼疾,辞官回京。回京安享晚年生活的洪承畴,可谓是纸醉金迷,风光无限。春节时,洪承畴的家奴惊奇地发现,洪家豪宅大门两旁喜庆的对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却被人用白纸黑字写下的一联,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从内容上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的对联,却招致洪承畴吐血而亡。那洪承畴为什么会如此暴怒呢?原来,这上下两联所各省略的一字,是洪承畴暴毙的主因。在此联中,无耻、王八(忘八)直指洪承畴。由此可见,当时的京城百姓对于卖身求荣的二臣们,是何等的愤懑、仇恨!
纪晓岚:无处不欢乐
有人因一副对联而死,也有人因对对子而寻欢作乐。清朝才子纪晓岚,有一次告假回家,中途借宿在一个庙里。庙中的和尚闻讯后欣喜不已。他们老早就耳闻纪晓岚才学出众。因此和尚们纷纷围拢过来,闹闹哄哄,缠着纪晓岚要他讲故事。纪晓岚讲了几个笑话,竟,没打发了他们。这时他灵机一动,向众和尚说,笑话我没有了,那就让我用你们这些僧人为题,做副对联怎样?和尚们闻听,很是高兴。纪晓岚吟道: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炉边火尽,须把意马牢拴。但他们却不曾知道这副对联实则是在取笑他们!“日落香残”即为“禾”,扫去凡心一点则为“几”,合二为一就是“秃”;“炉边火尽”是个“卢”,“须把意马牢拴”则为“马”,左右合并即为“驴”。上下联合并拼成了“秃驴”一词。只可怜那帮和尚,还一直傻呵呵的蒙在鼓里呢!
袁世凯:别在背后议论我
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清代翰林、湖南巨绅王阊运为袁世凯总统府撰写一联:“民忧是也,国忧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此幅对联,简单易懂,明处看似颂扬袁世凯忧国忧民,实则却说“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无独有偶,袁世凯在称帝时,也曾有人作联斥之,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这看似不是“对联”的两句话,合在一起,恰恰解释了此联的深意:袁世凯对不起(对不齐)中国人民。这足可见,当时的人们对袁世凯执政时的不满与厌恶。
所以我们说,“不要轻易得罪文人”,要不然的话,被人家骂了,还蒙在鼓里,那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