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有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那么天下大势为什么如此纷乱呢?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夺取政权”。这些封建专制国家其实并不是劳苦大众忠心所支持的国家。这个所谓得到认可的“国家”,事实上是一个或多个地主武装,通过暴力的方式夺取了政权。为了让他们的政权得到了巩固,他们又大肆鼓吹和宣扬“王道”和“仁政”。使广大百姓用自己的“忠义”来拥护他们的朝廷,从而,达到欺瞒百姓的目的,以此进一步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尤其是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东汉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并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农民过着饥寒交迫、衣不蔽体的生活,“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而以宦官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则过着纸醉金迷、奢侈豪华的生活。他们大肆营建宫殿,不断地盘剥和压榨百姓。他们还禁止民间女子婚配,并把姿色俱佳的民间女子选入宫中,由皇帝宠幸。于是劳苦大众再也无法忍受了,“冲皇一怒为红颜”纷纷揭竿而起,震动天下的“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他们头裹黄巾,势如破竹,一举夺掠州郡,杀贪官,救灾民。最后,还是被强悍的地主武装所歼灭。以至于各路诸侯趁势建立了自己的割据势力,并称霸一方,后来又经过土地兼并和资源整合,逐渐分裂成三国,经过数十年的战争,广大百姓渴望和平,拥护和平的心情愈来愈强烈。三国末年,在司马氏的东征西讨下,全国终于得到了暂时的统一。
那么为什么又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呢?这是因为第一任皇帝更多的来源于民间的普通百姓,如刘邦和项羽等。在他们内心的深处,深知百姓的疾苦,所以才在起义造反后,打下了自己的江山。他们为了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江山厚土,体恤穷苦的百姓,使百姓生活渐入佳境,进而也维护了自己的政权。但前朝皇帝终有一天会死去,而他的那些不曾厮杀于战场,不曾根植于民间的皇帝的子孙后世,压根儿就不知道怎样才能镇守江山。他们只知道燕舞升歌,花天酒地地胡作非为,以至渐渐地被野心家所要挟、控制。野心家们也正是攻其弱点,假借“谕旨”的名义大肆压榨和盘剥百姓,并最终掌控了朝政大权。由此一来,天下百姓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忍无可忍之下,百姓再一次揭竿而起,重新走上了起义之路。
历朝历代,大体如此。其实百姓的诉求很简单,他们不求紧衣玉食,红袖添香,只愿生活温饱,天下太平。或许,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在那个封建世袭制的国家,所特有的写照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