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话】诸葛亮之死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2014-11-06 12:27: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洞鉴古今·历史

   

          诸葛亮之死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部史书曾有这样的描述:亮使至,司马懿问曰:“诸葛公起居如何,食可几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司马懿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这一番使者进见司马懿的对话,看似平常,实则直陈了诸葛亮的濒临大限之日的原因。那么这两句话何以证明诸葛亮不能长久呢?!

    据宋书载:兵士二万人,岁食米四十八万斛。方今夷狄对岸,外御为急,兵食七升,忘身赴难。故而,南朝梁后期,镇北将军江革被俘之后,北魏日给其“三升脱粟”被说成是“仅余性命”。由此可见,三升米仅供维持生命,日食七升米则为人的生存底限。

    所以,使者的无心之谈,使司马懿窥视到了已患大病的诸葛亮的现状。对病重还要操劳国事的诸葛亮,司马懿的“持久战”可谓着实奏效。

    而诸葛亮所固有的偏执性格,也是其“中道崩殂”的原因。未出茅庐的诸葛亮就以管仲、乐毅。他想凭自己的才华征服天下,故而在军政要务的提调上极度偏执,换而言之,以皇帝刘禅在内文武群臣都要服从于自己。所以说,刘禅的一生都是在压抑中度过的,事事都要过问的诸葛亮,因此有了敏感多疑的特点。“二十罚己上皆自省览”“常自校簿书”,这不能不说是用人的大忌。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果敢”,使魏延的子午之计付之一炬,而在启用之际就遭众人极力反对的马谡,反被诸葛亮委以重用,致使街亭惨败。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诸葛亮并非“神”,人们也并未因此改变对诸葛亮的美好印象。他的偏执,为国、为民、为君、为天下苍生。  所以,在“兴复汉室”的恢弘构想中,诸葛亮所担负的压力愈发沉重,终在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中,心力失调,郁郁寡欢。这“气”,也是诸葛亮之死的另一个诱因。

    那诸葛亮究竟是被谁“气”死的?

    与其说是被“气”死,倒不如说诸葛亮的这最后的气力是被司马懿拖垮的。上方谷一战,司马懿率众军落入诸葛亮的彀中,诸葛亮筹火攻围剿,却不料天降大雨。失算大惊的诸葛亮,只得对天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而深知诸葛亮才能的司马懿,已不敢贸然行事,就这样,蛰伏待机的司马懿一点点的拖垮了诸葛亮,直至五丈原前秏跨了诸葛亮的最后一丝气力。

    可叹天妒英才,五十四岁的诸葛亮带着未完的志愿驾鹤仙去。

    这正是:大贤为政即多闻,刺史真符不必分。尚有西郊诸葛庙,卧龙无首对江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