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2013-01-02 17:50:45)
标签:

教育

小课题研究

杂谈

分类: 2012年小课题研究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周娟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3、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音频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二、自主学习: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析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  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成就

 

著有《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评价

 

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

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等

2)作者背后的经典故事: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3解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4、整体感知:

1)工整、清晰地抄写此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2)强调字词:

字形(形近字区分):喧:喧嚣——暄:寒暄       石扉——妄自菲薄

②注解:开烟树:

3)此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三:引领探究:

(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置身诗境

问题设置: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山寺、鸣钟、渡头、江村、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画面:山中景:山中有悠然的钟声;山中有朦胧的月光;山中有烟云缭绕的树木;山中有开在岩石上的门;山中有松林间的小路;山中有远离红尘的隐士……(幽静冷清

江边景:江边有人来人往的喧嚣;江边有小贩的叫卖;江边有讨价还价的争执;江边有红尘的离愁别恨;江边有……  喧哗嘈杂

2、缘景明情

问题设置:文中作者的情感指向是什么?

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态度,委婉地表达出作者仕途受挫后的弃世隐居思想,同时又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

(二)炼字型答题渗透

问题设置: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链接

①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⑤参考答案:

同意(步骤一:摆明观点)

“争”意为:争先恐后之意。(步骤二:解释意思)

“争”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江边争先恐后的行人,听到了江边小贩的叫卖、讨价还价的争执 ,只一“争”字,把江边那种 喧哗嘈杂的景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喜悦。(步骤三:还原画面、分析情感)

四:训练检测(二选一):

1、比较阅读: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

:《夜归》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等景物,构成了诗境平淡自然,优美恬淡脱尽尘世烟火,但句也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归》诗寓情于景意境充满变化。清川,离归的车马,结伴而返的暮禽,这些景象构成了自然恬淡的意境,反映了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从而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2、炼字型答题技巧巩固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题步骤:

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味,使主题更加显明。

五:教学反思:

1、  在引领探究的问题设置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到少而精,有梯度和层次。

2、  课堂的生成才是文章的亮点,希望自己设置的问题能给课堂生成加砝码。

3、  诗歌鉴赏重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高考的答题技巧,尽量做到规范专业术语和步骤,希望自己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提高素养和提升成绩两不误。

 

 

 

     注:该教学设计已参加2012年西安市教科所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征集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