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东方麒伯

(2019-06-07 13:09:58)
标签:

柯汉庭

文化

情感

分类: 文论

李清照《渔家傲》赏析

东方麒伯

心高梦远词奇幻,运舛路岖志迥凡。

自怜幽独霜风冷,浩气逸空邈碧天。——《易安叹》 · 东方麒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

若无不凡志与气度,那能逸出蓬舟吹取三山去”;若非心气卓颖者,亦难浑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若不阅尽人间秋色,焉能发抒“我报路长嗟日暮,学

诗谩有人语。

李清照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创作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春间这气候,有海天溟濛是境象,更有风涛之险,但惟亲,方可;又处高宗时之宋廷,那气数情态,自有兴寄以迹绪,并将梦求之希冀带入字里行间,因以其颖识会对未来走势有所估测。这想像,那气度,当赞叹!李清照才识超迈而卓迥,却生不逢时,于是,她不幸地“代言”了“孤愤”词意。因孤高嫉俗,只望吹取三山去”!若言辛弃疾词,非以笔成,乃用剑气镌;则李清照此词亦非字就,系以心气注,应是有其之前《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创作于北宋末年,担忧朝政)气脉余绪之流注了不得、不了得!!

万古悠悠,神州赤县豪杰辈出,亦曾巾帼有不让;千年漠漠,文域词坛,群芳时妍,却逸横枝堪竟秀。话说有宋一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她于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更以《渔家傲》卓尔超群,风神独标而逸远,宜以文彰

李清照1084313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亦曾婉约词派代表,她善写诗文,且精通金石与书画鉴赏才高学博,识卓而见远,史上罕见“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孤苦凄怆。纵目华夏人文星空之易安居士之文光堪照清虚而腾今古,引得多少文士惊叹不已。李清照,以平民身,思公卿责,念国事之怀,令人敬佩。中华因有李清照这样异禀秀逸之儿女,会多了些英迈气象,其影响良久而不可低估,尤其于卓识与人文情怀之迥俗,应该赞扬。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受父辈之惠泽,性聪慧,有智谋,是非判断力强,富有活力,贤淑且刚毅有侠义气概。然而处境难安多变易,行状若遮云蔽月,困苦难止息,陷孤独,遇朝局动荡,境遇更是难以安泰,挫折不断,凄怆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然可堪称为豪杰,具崇高爱国情怀。其运多耗损却亦更成全了她的文气与神釆之豹彰出类秀拔。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这是不简单的,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一帜独树,非同凡响,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叹命运总是未能尽如人意,心高才卓却配置命薄,这个何奈,但唯接受,无可选择,“挑肥拣瘦”常现于超市购物,通常命运其依因缘自有安排,非人力、或自己可以操控、选优去劣,亦慨!

但见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文气奇纵深拓当仁不让张耒之《读中兴颂碑》一诗,她鉴古喻今以劝戒,诗笔纵横言兴废,感时托意深思远,担忧天下匹夫有责慷而慨之嫣然空谷,乃大家举动,非闺阁妮语,李易安实非凡胎,只可惜投错时空了啊!其为女中人杰异常了得

《渔家傲》此词之用笔,觉得唐代诸多诗人名篇,对其影响颇大,有如李白,王勃,卢仝等;但然,更少不了思接千载,其深切之情怀直承屈原,又《离骚》有:“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作者回答天帝,其逆旅人生路崎岖,渺茫难见希望,尤处路长嗟日暮,她之可贵,在于并不缺乏如前辈仁人志士之“求索”精神与人文担当,这品格是高尚的,然因生不逢时而“利运不通”,怀高才而不遇;再遭时局动荡堪忧,光风何许,境遇难堪,惟于幻境中梦想能乘借风力将蓬舟吹取三山去。把苍凉凄冷之心境迹化得如斯漫迈之,尚蕴质度史上少有!请阅: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可见诗史之力量对易安精神人格之养成及人文素养是有造化之功效的。

清照信手引用,化笔入妙,更注入豪情逸气与意绪,遂沛然乎豹采独彰,迥秀文域,辉腾人文星空。笔者以为,纵观前之苏轼及后之辛弃疾之迹意风度易安豪不逊色,似觉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世文人好以所谓“豪放派”对《渔家傲》标而签之,叹其见浅泛焉!诚若仅以“浪漫”丈量屈大夫,则见亦“平”矣!作为旧社会女子之李易安,其幽怀文思之奇拙迥纵,可当逸乎苏辛论,只可惜世俗惯习偏好随大流,遂使良玉减辉,令风雅涩置,李清照之伟岸,世人认知与推举的太少了!目当下之影视热于宫斗之紧抓人心,却少彰显浩气荡乾坤之英华迹象,让那么多芸芸大众,化费生命时光看一些无益于世道人生的节目,问有多少人着怀关情。家国昌泰须要有正能量、正经人、正知觉起用,翻翻历史可知,无须多言,不要说劣剧无益,若人患病毒性感冒喝“鸡汤”何济噫嘻!鉴于霜风紧、关河急,能发慨古之忧思者,史上总是少,念天地悠悠,能不叹乎?!易安之内里乾坤可谓弘大,虽然现实太过“骨感”,其受制于俗成流弊,所幸她能以诗词怀寄忧国之情,且以卓迈入汗青文域而流辉千古,她也可算是没有白来地球一遭,虽然孤苦独冷而疏落。只可惜未能为宋室所醒用,笔者以为,易安诗词行笔化机高卓而奇拙妙纵,缜密而见灵光,尤有独到处而见别于他者文士,有出类之象,令人敬仰。有见文人对李清照的才华以“刮目相看”视之,这状态,调定得低了啊,应为未透彻,且欠诚忱之言置,嘿!此如成见,猜度易安是羞于接纳的。应是,睁大双眸好好的看一看,浩浩地叹一叹,遂之肃然起敬,似乎才算合道理啊!知否?行笔至此,竟于灵府中有念出焉:“终于有一真懂者!”。真正的懂,是不能缺少足够的认识与评价的,是以,才有“知音”难求之共识呀,设若当年钟子期未能深刻领会伯牙所弹奏《高山流水》之内涵及意境,而是略现悦色地对俞伯牙的琴曲作“缺斤少两”的评论、犹不见性情,或只说一句:这琴曲弹得颇好,那么华夏史上将不会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千古佳话,是乎?然之也。不知何由,写此文,总有灵感时现!善哉!

夫四时相续春天大约是飞燕低回,流莺细语的季节;而看那云天之高翔,定非林子里雀跃之辈,堪飞越云海雪岭者,非鹏即雁,是以易安不可能一贯其婉约,只能豪放,“修辞立其诚”,当写而能达其致方为是,感于渐山河冷,必有所兴发,是以《渔家傲》出,“而九万里风鹏正举”,就是李清照生命里中的“小宇宙”于“球村里”之赤县中之迥然发声,一鸣冲天,亦惊人啊(应是尤触须眉)!叹人生难遂志古时有言: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易安竟才华横溢,对于她,反而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不幸,这就叫做生不逢时,夫“地不得时,草木不长”,要是在当下,可能恰恰又相反,不过亦不尽然,鉴时下,若不合群即难得照顾,那么再有才亦无用(太白之“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能在纸上表达,还须借酒以壮底气!),估度清照之幽独蕙质与豪逸气格,有如“生当为人杰”那声调气势,那叫高啊,可是并非所宜。慨命与运舛,时空作弄人!是以天生其才未能得用于世,更有甚者,可能会受到侮辱;出语惊人又怎样,伧夫起厌而瞪眼羞之亦是有可能,是以李清照词中用一个字应及,噫!

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事之怀”,令人敬佩。赤县神州因有李清照这样的优秀儿女而多了些英迈气象。观李清照之灵颖卓秀与才华峻拔,以及由诗词中透出之那激昂郁勃而慷慨万丈豪情,以千古第一才女概之,当无须商量!尤以其词《渔家傲》独彰超迈神采迥远,令人怦然心动,惊叹不已!此词风格豪放而奇异,极备浪漫意韵,其远接屈原、直追太白,浑脱(自然圆成)于前,而流泽于后。《渔家傲》乃词中奇篇,为文域逸章,那意境之神纵与高远及隽趣妙难言置,惟以心会,其空间感丰盈而融通,会因各时感受而见别,难怪其可以傲视前代词人。这词造境之奇逸,取景独到处,尚见用笔之苍凉,隐郁迹绪其孤苦愁忧之难诉,借答天帝问询句,以立气格,文思奇而质非凡,尤以“吹取三山去”之梦许,极见气度与浪漫,因厌思离是寄,其笔致妙曼,气韵生动,意趣迥俗。慨易安居士于那举邦积弱时节,遣笔造词间,能文气互荡相生而意及,高远其神,华裕其度,磅礴其气,铿锵成响,意象英迈,不可多得,女中豪杰哉!“殷勤”两字意味丰隽,不简单,非凡胎。夫境高不胜寒,况乎巾帼雄岸须眉,而幽独自怜,“伤心人别有怀抱”,以易安之抱不世之才,独行而舛处于其时境况,其作此《渔家傲》词,是谓必然,可写得如此英迈弘远与苍凉宽博,更以奇逸、豪纵而出于意外!

目有宋文人志士甚饶意趣,辛弃疾“挑灯看剑”于“醉里”,而前者有李清照“梦中”见天帝,更前的还有苏轼长夜喝茶独对孤城,还真有意思哩,能不慨乎?!难怪苏轼大叹“人生如梦”!思震旦之域,目风行之时,尤须有“九万里风鹏正举”这豪迈激荡,而那婉约且待之可矣,君不见,“靖康之难”(1127),宋安乎?“安史乱时”,唐安乎?同处一域,谁可苟且。是以,才有了万古杰出词章《渔家傲》横空现世,合度适候,为之是矣!又李清照之英迈气慨,以及对国运时局之担忧,前路迷茫,对她的人生所造成之忧心愁苦、烦怨舛逼,惟辛弃疾1140528日-1207103日),这样的英雄能体味到、会懂得之,于是乎,辛氏感时而有把吴钩(吴钩:宝剑名)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那是悲怆之别鸣因不见知音,只能‘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其时彼刻,这让沙场英雄与爱国将军的辛弃疾,情何以堪。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总有感觉,李清照此句这诗,对后来南宋之志士、人杰,尤其是如岳飞、辛弃疾这样文武兼备之民族精英影响应是深刻的,不容小视,应为非同寻常之史识与担当,为怀抱赤诚所至,如此巾帼,岂能以“刮目相看”一词了之,嗯!!!写此篇,自然思及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诗人岳飞1103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尤有那首大约写公元1136年之气荡云天之八千里路云和月慨乎噫哉……!

一个女词人,感时思古,情辞慷慨,晓畅旷达,纵须眉亦不可多得、非常见,别成一家之调,贵而高哉!尤以浪漫用笔为词迹胸中意气境界奇迈,非同凡响!夫文学与艺术创作,备境界者,高!蕴人文者,贵!震旦之邦,须要有如李清照这样的人物,宜多一些,再多一些,才会添上更多生意。此词读来,令人意兴高涨,心潮丰沛,纵使喝了添加“辣椒粉”的“鸡汤”,谅未必可匹敌这《渔家傲》词气读后之升腾功效之可感。此词非独以遣字造境胜,更以情怀流注之逸纵、奇丽与恳切见长而入于微妙,令仁人志士读之,呼应入度,意气漫荡,非同寻常,但惟浩叹!这是跨越了时空的可以共鸣的具人文张力之杰出文学作品,但愿同意,其意义及价值不可低估,应当张扬,其乃不凡之生命于特殊时代切身体验并感怀其中之备大写的人的存在之堪索意之精彩迹现,非独仅为个人情绪之抒写及宣泄,所以不简单,为精华,神州应有如是人杰,就这样。

宋代有李清照这位词人足堪为慰,说“巾帼不让须眉”者,李清照然之也。横观与她同处一个时代诸家,李清照词作皆可与其相媲美。而且,她提出“别是一家”的词论,如此词体主张文学地位已立。李清照是应该得到崇敬与重视的。

天帝怜问句,觉有这么两个缘由,亦许。感乎词人于现实中因其高远未能被流俗所纳,孤绪内潜而积久之郁滞不堪承受,是以当泄之为解,当尘壤不济,惟天帝可诉;又心性既高卓,而寒意却难耐,亦只能寄望天公见怜了。然而以“殷勤”见其自贵,这气度似尤不让于子美(杜甫有“腰围白玉寒”以自况),而其浪漫处似与李白同调,太白、清照,皆姓李,若把太白理解为大白天之骄阳,则将清照理解为夜晚之银辉,如此、这般,就有意趣了,一阳一阴之谓道,日、月交互合乎道而其象光明也。太白、清照,一巾帼、一须眉,似是文域星空之“日”、“月”,岂可多得?!

   我的文学世界里,应因是篇而形成两仪之谐致,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之道,常存之理,生存之法则。余曾纵笔彰扬于人文领域备德性光辉而卓有才华与成就者,主要有李白、杜甫、冯道、苏轼、郑燮、沈从文,其皆华夏“须眉”中之人杰;今由于有写作之缘起,特以涩笔礼赞“巾帼”——神州文侠李清照,以应阴阳之和谐合度,亦快哉。易安可谓有独踞文域“半边”之雄,岂是凡胎,是以“天帝”殷勤”怜问其行迹,是理有所由的了,而“学诗谩有惊人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亦就自然流露了,无须酝酿,此词句间,起承转合别致而流畅,读来感觉极佳,却难以轻言其妙,怪不得其高度自信,不让前辈文士,笔者豪无意见,岂止赞赏,还以笔彰,见贤思齐,君子德行。

   纵目世间,这“懂”最不易得,“懂”字似有以心印心之立意,叹千古多少英雄豪杰,因其立足点之迥时而不被所处时代反伧俗接纳与认知,于是李清照有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继之有辛弃疾之栏杆拍遍无人懂,酒温英雄泪”,更前有苏轼之“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等等。

    在那“重男轻女”的朝代,高华若幽兰的李清照,纵才华被文士所惊叹佩服,亦难展露头角于朝野上。若平庸还好,而不寻常的易安只能饮尽孤独,而那句“应是绿肥红瘦”竟然成其日后行迹实况。“生当为人杰”乃其不俗之响,足见其内里乾坤之大。“九万里风鹏正举那是潜气内转而出之呼啸,非同凡响,一鸣冲天,余声袅远!此词之苍郁激荡,应该对后来南宋之爱国志士产生同气相求之影响,这样的作品读后思索之,其作用与意义应比混合制作加了“味精”的“心灵鸡汤”更备大写意的质感及效应,盖一事物之强大,总少不了仁人志士之引领与开拓,而非终日开些“清凉方”以为常济之物事,亦不知服过“鸡汤”者效果怎样,有待考估。

借梦游以迹意绪,笔奇思逸,文史上,伸手可屈,妙、妙、妙!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如此意象昼夜转接,水天一如,置景巧妙,韵致苍茫,了无可着,立象多维,似壮阔,犹迷离,用笔奇纵,时空重叠,出入无碍,浑然天成,古来无多,当赞尤叹!!

才高无用尤见独,知音难遇,挣扎于颠沛流离中的词人,心气高远而思接《离骚》,因有路长嗟日暮;苏轼则有“高处不胜寒”之叹,噫!是以,纸笔载“愤懑”;因之《渔家傲》沛然横出,长令世人惊叹不已!

孤愤难叙,词逸迹绪,隐化入妙。现实清瘦,但惟梦寄,且向天帝求厚温,乃此词之所载!是谓“文学”。“风休住”,而以“吹取”两字神妙,用字若点金,而蕴意如玉,更气贯长虹,如是风韵神采,逸迥俗。

话说王士祯,为清一代重臣,其功业不在济世流芳存显迹,却以“咏柳”诗响群和蜂应,居然产生了“秋柳诗社”的文社,享誉当时文坛,堪慨!然其论评李清照“《和张文潜浯溪碑》歌诗二篇”,竟有“予撰《浯溪考》》,因录入之。……二诗未为佳作,然出妇人手亦不易,知易安之逸篇乎?故著之。(《香祖笔记》卷五))”,这颠倒倒颠,阴阳变易而易调,说什么“然出妇人手亦不易”,难道出男士就易吗?……!荒唐之至,盖食“五谷”禀气之深者宜以“氣”论,那浩然之气与之无缘矣!因人而异,堪怪见怜!!!余观王氏其书作,心与眼皆无有所动,其用笔寻常,未见独到处,亦无趣味可留忆!阅其诗,只当呤风赏月可矣,离人文之高度则去天以万里计,哈、亦噫!《和张文潜浯溪碑》寄意深远,苍郁沉雄,直与《离骚》之于屈原同胸襟,而经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一脉相传,诸君皆神州之精英、华夏之背梁,赤县之赤子。李清照小小年纪,世事初涉能迥出《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诗篇,关注社稷忧虑天下盖本乎天资,更源之文脉。领略之,除了惊叹,只有礼敬。易安于“烈士暮年”,依然关念故国,作《题八咏楼》诗,其中“江山留与后人愁”为名句广传。及此,令人遥思杜甫之《秋兴八首》,堪叹!

岁月会公正对待一切。袁枚称王士禛的诗作“不过一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属清雅,又能加宫中之膏沐,薰海外之名香,取人碎金,成其风格。” ,“然稍放纵,不加检点,便蓬头垢面,风姿全无。”,这是不是已经有点意思呢?啊哈。出语见情怀……。

夫审美审美,审的就是要美。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如斯理然,则易安亦侠焉,李氏清照堪为赤县神州史上一女中豪杰。梁启超先生其言“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华夏精英盖如此,易安清照亦然。这正是,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一族当有杰士引领以免平庸,总不可能靠只识饱饭庸人振兴。而不俗之征程尤倚备前瞻视野之超卓之士,此乃成事之要,亦安邦之道,平庸落后会将见辱,读史即知,筒单得很。

五千年历史之变易迁流,道不尽慨叹唏嘘。写取六千言,于特别的时节,略表赤忱

不平凡而有所坚守并备人文情怀之人生本身就是最备美学意蕴之丰华行迹,值得忆念。是以,斯文兼向人类文明史上那些胸怀天下,关爱社会与苍生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之贤达、仁人、志士如屈原、苏轼、李清照等致以赤诚之敬意!!!

愿这人间美好,充满温爱;愿明智前行,圆融相处成为共识;愿国泰民安

 

 

東方麒伯写就于 二〇一九年端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