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宇宙(11)《憩园》说了什么?

(2024-10-04 14:02:57)

人生  世界  宇宙(11

 

《憩园》说了什么?

          

 

乔迁新居的楼前,有个袖珍园林名“憩园”。它建于何时已无可考了,显然是作者读了巴金的名著《憩园》后而作的象征性的花园,留给后人去读。恰如贾平凹在《游戏人生》里说的“读书也不必只读纸做的书,山水可以读,云雨可以读,……”可补充一句“园林”也可以读。比如“拙政园”,“留园”、“沈园”等等名园,不是都寄托着人生留下的痕迹吗。细读之犹如一部部人生哲学著作。

 

 

《憩园》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精彩续篇,也是他比《家》更成熟的作品。

这是他于抗战后两次回成都得来的创作灵感,于1944年写成。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写,显得更直观而感人。

小说从作者“我”回故乡成都在街上偶遇同窗好友憩园的新主人姚国栋,被热情邀请住进了憩园花厅,小说就此开笔写起。

“我”在憩园里住了几天,了解到姚国栋憩园后的自足感,整天无所事事,只是忙于无聊的人情应酬,看戏或泡茶馆,把过去留洋所学与回国后曾一度执教的正事都放弃了,满足于现状而逐渐闲散下去。

世界宇宙(11)《憩园》说了什么?

 

“我”住在憩园,也遇到常溜进园子里的前主人杨三爷儿子寒儿,虽只十四五岁,却很懂事,他怀念这本属于他家的园子,常溜进来看看,思念过去的日子,同情处境难堪的父亲,使他自幼就有了忧患意识,这也是他日后自我求生存潜在的思想与才能基础。

“我”从寒儿的话里,也了解了些憩园旧主人杨三爷败落的经过和现状。他年轻时也爱读书有理想,还会写些诗文.由于有安逸的憩园住着,有家产养着,没有想到此生日后还有靠自我求生的日子等着他,安逸的生活过惯了,遂成个不能融入社会自我求生的人。当他卖去田产最后卖去憩园的时候,连自己栖身之所也没有了,只好找个破庙遮风避雨。

 

世界宇宙(11)《憩园》说了什么?

 

“我”与寒儿老小俩亲近地聊了一会, 寒儿临走时求“我”代他折一支憩园里正盛开的红梅,说是要给他父亲看看的。这在过去的话,他看哪支好,可以自己动手摘取的。

巴金的《憩园》还影射了憩园新主人姚国栋的前景,他本可有所作为,只因住进了憩园久了,终将也可能像杨三爷一样的失落。

姚国栋的第二任妻子万昭华美丽、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多愁善感。她对多写点温暖的故事,给人多一点欢笑。谈起人生的意义,她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牺牲,她愿意为有需要的人服务,融入别人的生命,分享别人的苦乐。对处于被歧视地位的仆人,她也以礼相待,丝毫不摆架子,不盛气凌人;对于频频置她于尴尬境地姚的前妻儿子小虎,她也处处忍让,以自己的真心关心呵护他;就连与她毫不相干的杨家小孩寒儿,她也竭尽全力地想为这孩子分忧解难,减少点精神痛苦。她是小说中的理想人物。她是深知人生浮沉无常哲理吧!她所向往的是有个人人命运共同的氛围,“没有贵贱与贫富差别”的社会,是她的人生追求吧

据作者巴金所塑造的姚家二房万昭华性格,她可能是破落的大家闺秀,经历了人生浮沉,才能把世事看得这么透彻。自思现在攀上了高枝,说不定什么时候再逢树倒猢狲散的厄运,之所以对下人、失落者那么亲近与同情。过来人有人生经历对后事总是要想得周全点与宽容点,尤其日子过得舒坦的人更要深思凄风苦雨的侵袭的难堪,故能体恤遭难受苦的人。

《憩园》的以“憩”为名,憩者休闲安逸也。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人生哲言,即是巴金这部名著的主题思想嘛。人生命运在私有制社会里总是这么轮回着的,这就是《憩园》要向人们诉说的吧

这就是人生沉浮无常的写照吧。其实它是有规律的,只是人们睛只顾看眼前的事,看不到前方和未来的事,在这样不自觉地变化中而无所悟。

过去有瞎子看命先生者,他啥也看不见,只是深知人生哲理,之所以能把人们的命算得很准.

 

杨殷平 2023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