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治学与人生——读费孝通《青春作伴好还乡》有感

(2024-02-01 13:48:52)

   读书治学与人生

——读费孝通《青春作伴好还乡》有感

 

(江苏省农科院      南京210014

    杨 殷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要不断进步,就要有推进时代的著书立说者;读书人在读书治学了解世界中,通过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对客观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于是就产生了自己也来著书立说、把学问传给后人的愿望。

孔子先前带着他的“仁”、“忠恕”之道周游六国十三年终不见用。晚年回鲁,致力教学,整理《诗》、《书》,编修《春秋》。也就是把自己的治国思想,通过教学和著书立说寄希望于后人。果然,其学说之于后世影响极大,某些论点至今还有生命力。

我炎黄子孙,历史上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进程中,有把生命溶进书里的学者,为了写书不惜献身。费孝通写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便是叙说他的新婚妻子王同惠为做学问而献身的故事。

近百年前,费孝通学生时代燕京同学、未名湖畔女友王同惠,在进修“文化人类学”时,读到一本外国神父用法文写的《甘肃土人的婚姻》,遂邀他合作翻译此书。两个青春做伴的人开始了紧张的译书工作,但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又使王同惠产生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不能自已来写出这样的书呢?”的想法,为了实现社会学中国化这一理想,当译稿还没有最后整理出来的时候,她就毅然抓住一个难得的机会与费孝通结伴去少数民族地区作实地调查,为自己写书取第一手资料。为了避免当时男女同学身份出行之嫌,她又毅然与费孝通在未名湖畔的临湖轩,仓促举行了极简朴的婚礼后同行。但就在这次新婚期间赴广西大瑶山实地调查中,人生的最大不幸就过早地降临这对新婚燕尔的年轻人。她坠崖身亡了。

一天傍晚,他们访问了瑶族家庭,回来时迷了山路。先是费孝通误落乡民用以捕捉老虎的陷坑,王同惠急奔向乡人求救不归。第二天,乡民发现并救起了费孝通,却在附近悬崖下的一湾浅水边发现了她的遗体。一对最理想、最美满、志同道合的夫妻,就这样不幸地死别了,匆匆断了只有一百零八天的新婚生活,短促得令人难以忍受。这个献身著书的故事,多么像古代干将莫邪夫妻铸剑美丽的神话,为使宝剑铸成,妻子莫邪投身炉中而殉。这都属于我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朽的,她的青春、她的生命熔进了剑里、书里,得到了永生。

在王同惠殉难62年的时候,费老已是八十八岁米寿老人了,与她死别后这几十年间又经历了多少人生坎坷,终于整理好失而复得的当年他俩合作的译稿《甘肃土人的婚姻》,交给了出版社。在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下,以后将有更多我们中国人自己写的这样书出版。但今天出版这往昔译著,其意义更在于费老所希望“会化成一把可散播出去的种子,可巧又无意中落入一些乐于培植的心田,说不定今后日子里会长出美丽的花朵。”

于是,我又想《青春作伴好还乡》这故事,具有时代精神,能激励人们去珍惜爱情,去热爱祖国,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与自钏科学精神;应借一种文学形式以传世,以充实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钏科学的历史长河。

而今,费孝通老人也仙逝多年了,王同惠与他深情的《青春作伴好还乡》,他俩高尚的治学精神,将长存人间!

科学上的“原始创新”项目,一旦出了成果能开创一个时代。我国如今有这样执着为科学的科学家吗?有,袁隆平

就是我农业科研战线的佼佼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