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
2022-11-15 16:25:53
哲学与科学
人性善恶论
古籍《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仿”。就是说人之初生本性犹如一张白纸,近朱则红,近墨则黑。这样解释。就是唯物物主义的说法。“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是孟轲小时他母亲为了童年的孟子有个良好的环境影响,三次搬迁住处。这就是说人性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不是人生原本生成的。
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贪欲,为了满足贪欲不惜损害他人。要用道德来教化之与法制来约束之。这也应是唯物主义的吧。但又有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人心生来就有许多贪婪,是属于心术不正问题。因而用法制约束,也是必要的。
性本善与性本恶争论了二千多年了也没有定论,我则同意人性趋善,性情不断改进,是在于环境的影响与良好教育所形成的,不在于先天所形成的。而“人之初性本善”的“本善”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是后天社会环境之良莠所形成的。
总而言之,要重视社会作风的纯洁性,莫让铜臭染污了人们的白纸的性。这里旧的“生产关系”与旧俗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2年11月15日
2022年11月15日
哲学与科学
人性善恶论
古籍《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仿”。就是说人之初生本性犹如一张白纸,近朱则红,近墨则黑。这样解释。就是唯物物主义的说法。“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是孟轲小时他母亲为了童年的孟子有个良好的环境影响,三次搬迁住处。这就是说人性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不是人生原本生成的。
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他认为人生来就有种种贪欲,为了满足贪欲不惜损害他人。要用道德来教化之与法制来约束之。这也应是唯物主义的吧。但又有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人心生来就有许多贪婪,是属于心术不正问题。因而用法制约束,也是必要的。
性本善与性本恶争论了二千多年了也没有定论,我则同意人性趋善,性情不断改进,是在于环境的影响与良好教育所形成的,不在于先天所形成的。而“人之初性本善”的“本善”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就是什么,是后天社会环境之良莠所形成的。
总而言之,要重视社会作风的纯洁性,莫让铜臭染污了人们的白纸的性。这里旧的“生产关系”与旧俗起到了关键作用。
202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