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晴记游12---榕城往事悠悠(之一)

(2022-09-06 16:00:02)

榕城往事悠悠(之一)

     ——三坊七巷的历史与民俗故事和

 晚晴记游12---榕城往事悠悠(之一)


我的故乡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有很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个通过游览,以了解社会发展细节的好去处    

我在家乡福州生活了二十年,也没去看看。一是那年月生活艰难,无暇顾及身外事;一是对世事历史知之不多。而今,别乡六十年了,年事也多了,才有闲情,借此尚未消失的“三坊七巷”,来此一游,了解些我出生地的往事。

福州与全国各城市一样,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街道拓宽得让你辨不清方向,离乡几粘的土生土长福州人,上街逛逛,也得不时向人问路。唯独地处繁华区域的南后街两边的三坊七巷没变——墙依旧那个斑驳的土墙,门依旧那个古老的柴门,屋顶依旧那个鱼鳞黛瓦的屋顶。只因这里许多宅第是历史名人故居,属文物保护的宅第,文物部门早在这立下石碑,“不许动”,让房地产开发商望而却步。这也好,它给旅游者留下个榕城的民俗真味。三坊七巷。文物部门早在这立下石碑,“不许动文物”,让房地产开发商望而却步。这也好,它给旅游者留下个榕城的民俗真味。据说,今年福州市政府拨款四十亿元巨资维护三坊七巷的民俗建筑,但愿能修旧如旧,多保留当地的民俗风韵。

民俗是由历史、文化的沉积而形成的,它多寄存在民宅等建筑物里。一座历史民宅都能透露出许多民情风韵,其中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

传说过去的福州城,在清代,统治者只把城内乌山北麓狭小区域,圈给汉人居住,把城内汉人驱赶到这旮旯儿去。这个小角落,以后才发展成了有名气的“三坊七巷”, 坊与巷就是工艺小民居住区域 。而过了东街口以东的一大片开阔地域,则是旗人屯兵、居住和游乐的场所,汉人不得随便进入,俗称“旗下街” ,专供游手好闲的旗人子弟,在这里吃喝玩乐,消磨时光,至今还留下一个地名叫做“大斗彩巷”(福州本乡音叫“豆毛菜巷”)“ 斗彩”即“睹钱”的别称。当地老居民给我聊起这个古远的本地历史故事,据说是清代统治者旗人常在这里斗鸡聚赌留下来的“雅号”。

福州人、黄花岗烈士林文留下的诗句“秋风千万户,不见汉人家” ,说的就是这里吧?历史沧桑,演变的结果是,地狭路偏的“三坊七巷”内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林则徐、严复的故居也都在这一带,让人认知其历史价值;而繁华的旗下街,只留下个地名“大斗彩巷” 。现今人到这里作民俗游时,应有所感悟。这些古坊巷、古民宅,可使人感悟成功发达来自于艰苦奋斗,更使人警惕腐败没落始自于逸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几千年一代又一代的兴亡史,就是这样反复着。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故居,坐落在“三坊七巷”的杨桥巷与南后街的接口处。据说几年前杨桥巷要扩建为大马路时,这座旧屋是否要拆,有过考虑,后来还是决定留下了这座历史古屋。我们今天才得以借此古屋来回味这段历史故事。

1911年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抛下八月身孕的妻子陈意映,为国捐躯。家人为避官府对“钦犯”满门抄斩的残酷刑法,避居偏僻的“早题巷”。林家传了多少代的祖屋,就卖转让给了从长乐县迁来的谢姓人家。

这谢家有个孙女原名谢婉莹,就是后来以《寄小读者》闻名于文坛的冰心。据冰心晚年回忆说,她小时曾在祖父的书橱里看过祖上留下的家谱,“上面仿佛还讲我家是从江西迁来的,是东晋谢安的后裔。”她清晰记得,这大屋正房大厅的柱子上红纸写的对联,有“江左风流推谢傅”句,“谢傅”就是谢安,东晋的宰相。历史上,谢安家族曾在淝水之战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淝水岸边风声鹤唳”传为佳话。但东晋末年士族权贵为避战乱,多有南渡入闽者。这么说,入闽的谢家乃历史书香望族。冰心她从小就引以为荣。

少女时期的冰心,从烟台她父亲那里回福州时,就住在她爷爷买下的这座房子里。她对这座有好几个院子的古老大宅院印象很深,79岁高龄时写下的随笔《我的故乡》,说是这所大宅院里,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厅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受此环境影响 ,她立志要在文学上做一番事业。

 

改造后的现今三坊七巷,外表看堂皇富丽,不似当年旧貌了。

晚晴记游12---榕城往事悠悠(之一)


                                                                                          2010/6/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