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记游9---连云港记游
很多人都在连云港疗养过,想必都为那山、那海、那风光、那迷人的涛声陶醉过。但是,我来到这里的感受,与其说是迷人的海滨风光陶醉了我,倒不如说是被这里的发展速度、这里的历史沧桑所倾倒。看今朝思往事,人杰地灵,百年沧桑,浮想联翩。遂命笔记游,缅怀往事。
人们都说,游连云港不到苏马湾玩玩,就不算真正领略了连云港之美。于是我就第一批报名随老人参观团去了苏马湾。苏马湾在距海岸十多里外的连岛,既有山林之秀美,又有苍海之壮丽。车开到半山腰进了游览区,随后就靠大家两条腿的工夫了,谁的腿力强劲,谁就能够多领略些儿苏马湾的风光。
游人下车立于山林间。举头仰望,山崖那么峭,树木那么茂,空间那么狭,若隐若现见古刹,颇有“深山藏古寺”的诗情画意。低头俯看,沿着陡峭石阶蜿蜒而下,下到山谷深处豁然开朗。那海湾去处,有排山倒海的浪涛,有“沧海共长天一色”的无边空间,沙滩上一个个棕榈凉棚正等待游客到来。
那天不巧,我们车刚开到就下起阵雨来。雨打得林间鸟儿声声啼呜,呜声似“哥哥慢走!哥哥慢走!” ,据说是鹧鸪的叫声。我心想:我们都是爷爷奶奶辈了,下雨天路滑,更是应当小心慢悠悠地走。于是,我赶紧掏出MP3把这知情知趣的鸟声录了下来。
这时,大家都挤进旅游点小店躲雨。是卖当地特产水晶纪念品的,有人选中一粒五彩水晶石问价,店小姐捉摸猜测着这批南京来的客人,开口价就是两位数。我在一旁不禁惊讶地说了声:“这么贵啊?!”她玩笑地回说:“哪像你们南京夫子庙地摊上雨花石,凭你手掌大小,都是抓一把一块钱,是真货也不会这么卖法。”意思是说:我这水晶是货真价实的正路商品。没想到她虽年纪轻轻像水晶石那么玲珑剔透,却是个老成识广的行家里手,各地行情都抓得这么透。
雨稍停,我就不顾雨后石阶湿滑和领队的劝阻,急着要下到深谷下的海湾去听听大海的涛声。别看我们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还是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我当时怕再下起雨来玩不成,只顾拿着像机抢拍海浪的风姿,用mp3录海湾的涛声好带回去与大家共享这份快乐;有的则蹲在海滩捡贝壳,这是孙子交给的任务,首先要完成。你说我们哪还有时间在那凉棚底下悠闲自在地躺躺?
由此想到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也就是这样,有他自个儿的轨迹。这是这一代人所处的时代赋予的,日久天长也就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这一代人的思想文化。下一代人是否还继承这种文化?这就说不准了,因为时代不同了嘛。正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老朋友斯诺时所说的:“将来的事情要由将来的人去决定,而且按照我们不能预料的历史条件去决定。”
游罢海湾,已近晌午,人还在下面海滩流连忘返,导游小姐已在上面催大家上车赶回程了。没时间再玩了,山崖上的禅寺之游只好放弃了。我还不甘心,拿起相机远远地拍几张照片带回去慢慢欣赏吧。
据几年前在这里疗养过的老人说,站在疗养院大门口,就能望见马路那边渔村前的海,望见海中间的连岛。如今渔村的居民迁走了,这片开阔视野,都被高耸的建筑群遮挡住了。听说这疗养院地盘也将让位给商贸部门另有重用。再过两年光景,北崮山那边新疗养院盖好,就要搬过去了。
连岛屏障外海,与巍峨的云台山相对峙,中间海域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遂得名“连云港” 。古人赞美“环滁皆山也” ,是封闭型的山水之美,连云港则三面抱山而东临沧海,是个开放型的豁达之美。由于历史的发展,古今的审美情趣也随着变迁,现代人更倾向开放之美、自由之美。
还不是吗?我们每天傍晚到“在海一方公园”——实际是经过人工修整的海滩,都能遇见几对穿着礼服、婚纱的新郎新娘在海滩上拍结婚照,有的还光着脚站在海水中、岩石上拍,寓意他俩今生今世将共同溶于大海、共化于大自然。什么花样都有,海阔天空任你自由选择拍摄角度。这虽是小小生活细节的改变,但比那“海枯石烂不变心”的誓言要高雅得多,深刻得多。它体现了现代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和向往自由的情趣。
连岛由东西两岛相连而得名。在连云港东城海岸看连岛日出,是令人兴奋的,因此我在连云港这几天,每天清晨都来海岸看日出,都拍下旭日东升的那一刹那情状。热情的连云港人对我说,你还要更早点来,那时天还是黑蒙蒙的,等着红彤彤的太阳上升,有如钢炉出钢,黑中透红,火红而无烈焰,才是最好看呢。
但是,连岛虽美而孤悬海外交通不便,可远观而不能近赏。现连云港人已取云台山之石,填沧海筑成长堤与陆地相通。自城区东海岸驱车不到半个钟点即可直达连岛。我们这次只花半天时间就到苏马湾玩了个来回。有此方便,在连岛开发游乐就更有价值了,但我想,更重大的价值,还在于建设这个东方大港吧。
那天,我们到连岛游罢苏马湾回归时,游览车途经海港壮观的集装箱码头,可望见集装箱堆积如山,高架吊车林立,忙着装卸。这是连云港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导游小姐由于刚才下雨没有带我们玩好,心含歉意。回程路上,这会儿遂加劲地为我们解说连云港景观和故事以补偿。她一口气在扩音器里介绍说:改革前这里本来还是个小渔村,现今这个码头年吞吐量已达200万屯,以后还要发展。几年前,这种高架吊车还得从日本购买,现在已经能自己制造了。国家计划数年内将连云港建成与香港齐名的我国南北两大海港。
客中有人插话说:“当年孙中山先生就计划在国民革命成功后,要将连云港建成东方大港。” 这么议论着,车厢里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把人们的思绪带到100年前的历史往事去了。
连云港旧名海州,东临黄海西接陇海铁路,直通我国大西北腹地,地理位置极利于西部内地与海外交通,是我国历史上丝绸之路向海洋航运延续的现代性发展。古话说“天时不如地利” ,连云港就占有此地利之光。它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立志振兴我中华的人杰们,谁识之、得之,谁就可藉此兴经济、通国运。百年前,还在忙于革命的孙中山就看中了这块宝地,有个建设东方大港的雄伟计划。后来,为了避免暴力斗争损耗国力,采取妥协办法让位与袁世凯。他自己则专心于研究全国铁路建设。铁路建设是建成东方大港的第一步。以后,由于袁世凯背叛共和复辟帝制,引起全国动荡,接着军阀混战,国事艰难。孙中山在国家危难时刻,又担当起安邦重任,应北洋政府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事,不幸病逝于北京。至今南京灵谷塔内壁尚存有《北上告别辞》石刻,诉说着这段历史。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在西山开会,右派得势,忙于争权,哪有心绪考虑孙中山的遗愿建设东方大港计划呢?东方大港之事这一搁就搁了一个世纪。
这段日子里,苦难的中国先是军阀连年混战,继而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接下来,就是八年抗战,哪里顾得上长远建设?到了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经济凋敝国力不济了。
虽然如此,新中国在建国初期还是致力于国内建设,先在西部地区兴修了大量新铁路。尤其是西自兰州东接陇海铁路长达1892公里的兰新铁路的修建,就是在我国建国初年经济最困难的1952年动工的,历时10年至1962年全线通车。共产党执政后,立即倾全力为建成东方大港打下了内陆基础,做出了第一步努力。改革开放后,又在连云港的东城海岸,建成了国际展览中心和大陆桥国际商务大厦两座配套的建筑群。迎接来自五大洲的国际商贸伙伴。我国大西北开发后丰富的物产,就可源源从兰新、陇海两线运抵被称为“大陆桥”的连云港输送到世界各地。历史上通西域达西欧的丝绸之路,就倒过头来向东走了。现在连云港人正忙着向全世界宣传“新丝绸之路”。
东方大港已经初具规模了。孙中山100年前的夙愿,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实现了。当年这位东方伟人之所以没有提到香港,是因为那时香港还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今天,我们收回了香港,有条件将香港与连云港共同建成东方大港了。中国有此南北两大海港,将实现比古晋商“货通天下”更高瞻远瞩的宏愿。这“货通天下”通的不仅是四海之内的天地,而是五大洲四大洋的国际广袤空间。
连云港、香港是东方的两颗明星,迎来了东方的曙光。我们读史不是都赞美贞观之治所开创的开放型盛唐吗?而今,我们这一代人将在中国长长的史卷上,写下比盛唐贞观之治更加辉煌的一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