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8日

2022-07-28 13:33:08

    苏南水乡畅想

 

我国经济改革30年快速发展,应该有看得到的东西,尤其是要能看到代表广大民众的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是显而易见的该是农村民宅的变化了。

五一节旅游高峰过后,老科协组织我们去苏南水乡看看。拍了几张照片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留存。

 

1苏南水乡   

  

 

2小康民居

  

 

3蛎墙瓦屋  鳞次栉比

  

 

4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中学时代守在书斋里读唐杜牧名著《阿房宫赋》,赋中描述辉煌的宫室建筑群曰:“蛎墙瓦屋  鳞次栉比”。那时没有实物做比照,领会不深,这次旅游中看到了,很形象地对上了。古人所描写的秦始皇宫室,是粉墙黛瓦的屋宇,像鱼鳞那样层层靠拢着;像梳子的齿那样密密排列着。现代苏南农村民居也都是这样了。

赋里形容气势磅礴的宫殿曰:“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等句,也是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这大概就是以后成为中国古典造型特色保留下来的大屋顶,著名建筑师梁思成专事研究过,文革中却被当做“四旧”——此句是说,高楼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宫阁各占据地势而建。作者杜牧在赋中还把它形容为“钩心而斗角”, 这就超越了单纯的写景状物,而是借皇宫大屋顶的外观,寓意权力高层内部的斗争。

赋以“蜀山兀,阿房出”开篇,诉说帝王堂皇富丽奢侈无度的物质生活,为赋之结尾道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主题思想做铺垫,起到了通篇前后衔接、首尾呼应的效果。

据现今考古证实,一直到短命的秦亡,这个“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阿房宫也没有建成。千年后,唐代杜牧写这篇虚拟的《阿房宫赋》,借题发挥,寓意深邃,更是让那入世不深的中学生难以解读。

我这次旅游,趁机找到了类似的大屋顶,取了个最能反映此赋名句的角度,把它拍了下来。这就是第4张图片所展示的,像猛禽长长尖尖的嘴挤在一堆恶斗。名句形象地描绘了统治者为权力“钩心而斗角”。

中学时代读的杜牧《阿房宫赋》,而今才算能够形象而较深入地解读了其中的含意。这也是这次旅游之一得吧!

 

可惜以往岁月,号称江南鱼米之乡的民居,没有留下个照片给后人做个比较。说实在话,照相机的普及也只是改革后30年的事,从前个别有照相机的人,也舍不得把镜头对着茅草屋拍。现代人意识到了,人们所看到的人间变化,其实便是具体的历史衍进。现代人都有了相机,快门一按,某些历史影像就定格在那一瞬间了。人们所企望的穿越时间隧道,回到从前那一刹那间情景,再看看想想;立足当下,回味当年,畅想未来。这个奢望现今人都可以做得到了。

回味当年,有了摄影就有了依据,而畅想未来,依然没个准头——世界之大,芸芸众生对未来各有各的畅想:中国儒者所畅想的未来是,世界大同;西方基督所畅想的未来是,最后拯救;启蒙者所畅想的只是当下的现代化……。

1070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