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室笔记(10)享受晚年的自由发展
紫藤室笔记(10)
享受晚年 的自由发展
普通人谋工作,第一位是求生存,至于什么工作——木工还是泥瓦匠,搞科研还是搞教育,那是次要的。也就是说,这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发展”,还没有什么自由,为了生存必须服从于市场经济的需要。
解放战争年代参加革命的人,是为社会主义、为自由而奋斗的,而在革命队伍里也只能服从组织安排工作,革命斗争年代怎么能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呢?
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要等到马克思称之为“联合体”的社会降落人间。按马克思对人类未来社会远景的描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第二章语)这里体现了最全面的人本精神。也就是说,既使每个人得到自由发展,又不影响他人的自由发展,才能达到“一切人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自由发展。这当然只有在人类消灭了阶级后才有条件办得到的。
未来的联合体,我们这一代垂老之人是赶不上了。不过我们退休后不要为生计而奔忙了,也不受市场经济所驱使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有许多闲暇时间可以寻求自由发展。其实,闲暇时间是精神产品创造和智力进步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那么退休后的岁月,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最理想的自由发展空间了。我们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发展。这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尽情地享受晚年吧,我们老年的朋友!
许多人进入晚年后,他们就抓紧时间品味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生活。这自由发展的生活可丰富多彩了,他们不但创造了精神产品,且脑子好使了,手也灵活了。因为人到晚年,不但有闲暇时间,更有一生的经验、知识积累,这可是越用越好使唤的。
曾任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赋闲这些年来,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两本哲学著作:《学哲学 用哲学》与《辩证法随谈》。哲学,人们以为是很深奥的学问。的确,非哲学专业者打开哲学书籍,往往会被那生僻的名词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还以为自己没水平不配读圣人的天书。然而当你翻开李瑞环的哲学著作,文字、言词却是那么平易近人。他把哲学大道理溶解在日常事理中,堪称是“深入浅出”了。这是他得力于过去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今,把它提高到哲学理论上来,成为精神财富留给后人。
比如他在《辩证法随谈》中谈发展 、改革 、开放 的关系,是这么讲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永恒的原理,就是永恒的发展。”、“考察我们体制的利弊如何,政策的得失如何,它是解放生产力的还是束缚生产力的,归根到底,都要到基层去看。在农村,要看人高兴不高兴,牛高兴不高兴;在工厂,要看工人干活作劲不作劲。”谈到政党、 民族 、宗教关系时,他说:“要宽容一点、谅解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有些事就得“糊涂”一点,俗言道“不聋不哑不能当翁姑”,俚语也含有辩证法,能否用活“糊涂”两字,也是一个哲学的学问。
2007年一本《新华文摘》扉页刊有一则新书介绍,竟是上届国家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篆刻专著,书名就叫做“原来篆刻这么有趣”,还配有他专心一意在刻章的图像。他发现这多彩的人世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遂不知不觉地迷上了篆刻这古老艺术。他已有一百多枚称心的作品,还写出了篆刻专著。他的晚年找到属于他的“自由发展”了。祝愿他能像前时在奥运国际会议上,用流利的英语说词为我国争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那样,再创一个退休之后“自由发展”的业绩。
有了这样的先行者,循此而进的人就多了。不论哪行哪业、职位高低,人到晚年都会有个“老有所为”的欲望。“有所为”才能增添人生的乐趣,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人类发展到文明时代,享受就不单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注重于精神上的享受了。
在“老有所为”中包含着个性的发展,而极少功利成分,乃属《共产党宣言》所说的“一切人自由发展”。在这里,“自由是他们的底色;追求自由是他们的特性。”(摘自《炎黄春秋》章诒和的《也和温总理谈谈心——关于文人以及艺人》)。
或许有人会笑话我们这些老头,七八十岁的人了,还发展个什么?这是他们错把“发展”局限于名利地位上。这样的“发展”,当然我们老年人与它无缘了。那就请看看我们这些耄耋之年的人,是怎样实践他们的“自由发展”吧!
去年“老同志迎春茶话会”上,老院长高亮之同志提出应把消极的“安度晚年”,改为积极的“享受晚年”。两字之改,意义大矣。使劳碌一生而日薄西山的人,看到了西山残阳之红艳,看到了日暮晚霞之多彩。这就足以激励老人们那逐渐淡出世界的心了。
老院长他退休十年“十载寒窗”,凭过去多年的知识积累写成了三本哲学书籍:《浅谈中国哲学》、《漫游西方哲学》、《综合哲学随笔》。他以自然科学家涉足哲学门类,这是两门大学科知识的交叉互动,更臻彼此知识的缜密精细。人们怎么评说呢?从事哲学教学三十余年的吴启文教授,为此书作序评价道:“其哲学上造诣已不亚于哲学专业中的资深专业人士”;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的锺沛璋老干部,以“穿越智慧的时空”为题赞道:“《漫游西方哲学》是一本博古通今、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老幼皆宜的读物”。当今日益关注先进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之际,这几本书的问世,确是及时雨,弥补了哲学方面通俗读物少的欠缺。但是,他对哲学这门古老智慧的学问,也有他深入独到的见解,《综合哲学随笔》就是他参与探讨中西哲学问题的著作,曾任人民日报驻上海首席记者章世鸿老干部,以“勇于创新 敢于突破”为题给予评论,此可见此书不是人云亦云的等闲之书。
我们这里,还有人从事科研一生,目不离书手未搁笔,厚积薄发成就了等身之著述,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已跨进人生晚年门槛,才想起要给这眷恋的人世留下些什么。于是趁晚年岁月,经过一番精心选编,编就了专业的文集、抒情的散文、言志的诗稿。
还有人到了晚年,才想起自己潜在的能量尚未释放,愿作人生最后的冲刺,遂进老年大学,选学书法、绘画、摄影、园艺、弹唱等等。几年来也颇有成就,有的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有两幅山水国画新作,在展会上有人愿出价收藏。这使我想到了晚年的自由发展,不仅能自娱、养生,还能造福社会,更主要的是屏除失落感、拥有成就感,给寂寞晚年极大的慰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