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湖秧歌中的乡风文明

(2023-12-28 16:39:16)

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在中国已有千年的历史。秧歌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和财富,它的发展和传承,促进了乡风文明。

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湖秧歌是一种江苏省的传统民歌,传承最少有10代以上,有据可考的就有百年历史。其唱词、曲调和演唱方式非常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文化遗产。

乡风就是人们在乡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风尚和习俗或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乡风文明的核心要义或本质就是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乡风文明不等同于乡村文明,因为乡村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而乡风只是乡村社会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乡风文明包含于乡村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时代孕育着文明,文明表征着时代。任何一个时代,不同样态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时代价值。乡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以乡风文明之“魂”铸乡村振兴之“路有其独特的价值。

金湖秧歌的起源大约可追溯到明代。许多居民是在“洪武赶散”时从苏州迁徙过来的。正是由于江南移民带来的“稻作文化”与金湖本土歌谣相结合,才逐渐形成了金湖秧歌的雏形。清代末期至民国时期是金湖秧歌发展的成熟期。在这一时期,金湖县当地流传有大量秧歌唱本,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秧歌歌手。解放后,农民分得了土地,金湖秧歌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当时金湖县农村几乎人人都会唱秧歌。1956年之后,大集体的生产方式为金湖秧歌提供了市场,每到插秧季节,一个生产队都有三四十人下田插秧。生产队为提高工效,总要请锣鼓师傅下田助兴。“文化大革命”期间,金湖秧歌成了“四旧”之一,唱秧歌被全面禁止。整整十年时间的禁唱,严重阻碍了金湖秧歌的流传,金湖秧歌这一演唱形式几乎灭绝。改革开放以后,金湖县文化部门组织农村业余作者创作新歌词,并对曲调加以整理,通过有线广播向农民教唱。恢复和发展金湖秧歌这一民间艺术。

时间已经悄然过去40多年,然而,用心聆听金湖秧歌,我们仍然能够听到她血液中流淌的乡风文明的旋律。

一年四季百花开

【五句半】

一年四季百花开,

打个花名把你猜。

什么花儿红似火?

什么花儿向阳开?

同志们哎,

什么花开永不败?

 

一年四季百花开。

姐说的花名我能猜。

石榴花儿红似火,

葵花向着太阳开。

同志们哎,

文明花开永不败!

 

文明新村红花开

【四句头】

手抓青苗把秧栽,

唱起新歌乐开怀。

春风送暖到农家,

文明新村红花开。

共同致富爱集体,

生产年年向前迈。

五业兴旺收人高,

科学种田财路开。

 

文明新风吹村庄

【抢八句】

文明新风吹村庄,

农村风气大变样。

尊老爱幼,爱国爱乡,

邻里和睦,互让互帮。

“五好家庭”相竞赛

文明花开万里香。

 

文明花开遍地红

【四句头】

什么花开一蓬松?

什么花开像口钟?

什么花开香十里?

什么花开遍地红?

 

鸡冠花开一蓬松。

石榴花开像口钟。

栀子花开香十里。

文明花开遍地红。

建设乡风文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近乡村百姓、走进乡村生活。致力于解决老百姓立业、治家、处世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和谐老百姓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氛围。

在农村,邻里关系不仅关系到一两个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整个村子的精神风貌。好的邻里关系,离不开街坊邻居一瓣蒜、一杯水的温情依存和相互照应既能帮助乡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也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因此,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产业强了,环境美了,美丽乡村的“面子”就有了;群众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美丽乡村的“里子”也不能少。金湖秧歌中就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

与人共事

四句头

与人共事要真诚

不可欺负老实人

借人多少还多少,

秤平斗满莫欺人。

走路君子断盘缠

不帮三文帮二文

门前过来要饭的,

不把一升把半升。

人在难中拉一把

落井下石万不能

古来老人有句话

不修今世修来生。

和字歌

四句头

天上和风雨顺,

地上和五谷丰,

妈和疼儿女,

儿女和孝双亲。

弟兄和全家富,

妯娌和家不分,

姑嫂和如姐妹,

夫妻和赛宝珍。

老年和多长寿

青年和早成人,

邻里和有帮衬

社会和万事成。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村规民约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村规民约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讨论修订完善,有利于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勤俭节约的文明乡风。如何用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记住村规民约,在金湖秧歌中有很好的范例。

村民公约

串十字

第一条写得明勤劳致富

爱祖国爱家乡觉悟提高

第二条教大家尊老爱幼

家庭和邻里睦争创五好。

第三条订得好优生优育

晚结婚生一胎不能动摇

第四条说的是反对迷信

学文化学科学读书读报。

第五条强调了遵纪守法

防盗窃防事故安全重要

金湖秧歌当时宣传的这个村民公约中,目前看,虽然关于计划生育的宣传是过时的,但其他内容仍然具有生命力。通过秧歌的形式传唱,更容易让广大农民记在心头。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移风易俗主要是破除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金湖秧歌中有许多接地气的宣传。

谁知粒粒皆辛苦

锄田号子

手拿锄头把草除

锄禾正逢日当午。

锄得小苗抽抽长

锄得庄稼刷乌乌。

一颗粮食一滴汗

谁知粒粒皆辛苦

唱唱陶三娘

四句头

姐妹们下田来插秧,

打起锣鼓把歌唱,

今天不把别事表,

唱唱南村陶三娘。

唱唱南村陶三娘

助人为乐众表扬

服侍“五保”张大婶

送饭烧茶又熬汤。

大婶年老得重病

瘫痪十年卧在床

三娘端屎又拉尿

孝敬大婶似亲娘。

生男生女都一样

【四句头

新时代新风尚

生男生女都一样

移风易俗破旧习

重男轻女理不当。

国家法律有条文

男女一律皆平等

女儿也有继承权,

都是传宗接代人。

生为人子要孝顺

父是天母是地,

天高地厚父母恩。

一拃五寸生下你

一岁两岁娘怀里

三岁四岁不离身,

五岁六岁长大了,

七岁上学读诗文。

十八九岁娶妻子

娶了妻子另立门,

老来还未得享福

又要劳碌哄小孙

父母恩情深似海

生为人子要孝顺

一段小唱说予你

千万牢牢记在心!

“黄赌毒”现象是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乡风文明的建设也不利于新型农民的培养。金湖秧歌中就有规劝的内容。

劝夫莫赌钱

号子

姐在房中气呼呼

怀抱着娃娃劝丈夫

你千万不要把钱赌。

你要喝酒我上街打

你要吃肉我去杀猪

赌钱确实无好处

闲来无事蹲家里

你拉二胡我唱曲

夫妻和睦多自如

你如若不听我的劝

我丢下娃娃去做尼姑

随你以后赌不赌!

你莫把鸦片吃

四句头

越思越想越生气

肚子心事对谁提

奴家丈夫不争气,

正事不做把烟吃。

大烟上瘾害了你,

可怜瘦成一张皮。

咽喉只剩一口气,

鼻涕啦呼脏稀稀。

当初奴家爱上你

爱你年轻好身体

做事勤快讨人喜

为人聪明又伶俐。

如今营生你不做

整天精神提不起

家庭生计都不管

日子过得苦叽叽。

为妻句句是正理

劝你莫把鸦片吃

你若再把鸦片吃,

今世休想做夫妻。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兴则民族兴。”未成年人是乡村振兴后备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乡风文明建设必须要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金湖秧歌是这样说的:

养儿不教不成材

不下春雨花不开

不刮春风燕不来,

好玉不雕不成器

养儿不教不成材。

桑树苗子从小曳

号子

马驹不训它不乖

孩童不教不成材

桑树苗子从小曳

莫等长大了扳不过来

做好乡风文明建设是一篇大文章,需要注重长期性、系统性、协同性、实效性,立足乡村发展实际、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体现乡村发展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金湖秧歌这种田间演唱形式虽已不复存在,但金湖秧歌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持之以恒,坚守不懈今后,我们一定会看到歌唱乡风文明的新金湖秧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