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湖鲜------蛤蜊歪子
(2017-11-22 10:56:44)蛤蜊的蛤有两种读音,一读há,一读gé。
蛤蜊,在金湖人嘴里读蛤(gé)蜊。
在金湖人嘴里说的蛤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蛤蜊,而是河蚌。
在金湖人嘴里,河蚌不说河蚌,说蛤蜊歪子。蛤蜊歪子又直接说蛤。
蛤蜊是海鲜,河蚌是湖鲜。
两者到了金湖被混为一谈了。
金湖水多,湖多,蛤蜊歪子自然就多。
入水,用脚蹚,十有八九就能弄到蛤蜊歪子。小的一手握,大的如脸盆。这是摸蛤蜊歪子。还的拾蛤蜊歪子。
入冬以后,农村的沟沟塘塘水位开始下降直到沟塘见底,一些河塘开始抽水清塘。
蛤蜊歪子生活在水底,半埋在泥沙中。
蚌的行动能力非常弱,在没有外界打扰的情况下,蛤蜊歪子会张开双壳,徐徐伸出长得象斧头一样的蛤肉——斧足。向前方伸出后固定在泥地上,再收缩向前移动。这样的爬行非常缓慢,一分钟只能前进几厘米。虽然到了终点又会将自己埋在泥土中,但这样的行走早已将自己的行踪暴露无疑。因为凡蛤蜊歪子经过之处都会留有一条细细的浅沟。当蛤蜊歪子遇到侵扰时,斧足蛤肉学会很快缩回,双壳紧闭。这时弄蛤蜊歪子简单到直接拾
捉到蛤蜊歪子后,一般不会急于剖蛤下锅,而是要放在清水里,养两三天,让蛤吐尽沙泥。
蛤蜊歪子看起来好象死物一个,但剖开取肉也是有窍门的。直接敲碎,容易破坏蛤肉,而且蛤壳蛤肉相连,也不容易收拾干净。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握紧蛤蜊歪子,蛤口朝上,再用小刀沿着蛤蜊歪子的出水口处,紧贴一侧的肉壳壁刺入体内,刺进深度约为三分之一,用力刮断蛤蜊歪子的吸壳肌肉,然后抽出小刀,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端的吸壳肌肉,打开蛤壳,蛤肉就可完整无损的取出来。
还有一种更加省事的方法。就是把蛤蜊歪子用开水烫死或倒在锅里,加水煮沸,这样肉和壳就会自动分离了。
取出来的蛤肉也不是全部能下锅,要摘除灰黄色的鳃和背后的泥肠。特别是肠子里的青色污浊要全部去掉,有人舍不得,采用挤的方法,其实这样是弄不干净的。挤只能挤出靠近小孔的一些污浊,而里边肠子里的污浊是挤不掉的。
用清水养过,去除不能吃的鳃和泥肠,并不代表蛤肉就干净了,金湖人一般会用食盐揉搓后再用清水漂一下,这样二到三次,才算放心。
除了一家一户下河摸蛤蜊歪子。现在市场上一年四季好象都能见到蛤蜊歪子。卖蛤蜊歪子的,在剖取蛤肉后,会用一个木棍(讲究的用香檀木)将蛤肉——斧足敲一敲,敲软后的蛤肉——斧足容易煮烂。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烧出来的蛤肉没有筋道,口感并不好。可市场上卖蛤蜊歪子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可能是针对牙口不好的人。购买蛤肉时,你也可以买没有敲过的。
蛤蜊歪子可烧、可烹、可炖、可煮,做成美食供人类享用。金湖人吃蛤蜊歪子一般是和咸肉起烧汤。也有和咸菜一起烧的,虽是另一种口味,但一样是二个字:好吃。
我的同行专门就蛤蜊歪子咸肉汤这道菜采访过淮扬菜研究会副会长、特级厨师吴明轩。我们不妨一起来分享吴大厨的心得——河蚌烧咸肉春天的鲜味都在汤里。
蛤蜊歪子咸肉汤的搭配十分经典。首先把蛤肉切片,加上葱姜、料酒在热油中爆炒,再把炒好的蚌肉放入锅中,加入切好洗净的咸肉片、姜片、青蒜,最后加入熬好的骨头汤或清水炖。炖到什么时候呢?炖到用筷子能戳动蛤肉不止。出锅时再加上点葱花和胡椒粉就行了。咸肉经过一个冬天的腌制,腊味十足,煮成的浓汤比新鲜的肉多出几分醇香,和时鲜的蛤肉一起烧,就可以把咸肉的咸香和蛤肉的鲜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炖出的汤咸淡适宜、香味醇厚,咸肉肥而不腻,蛤肉肉质细腻、味道鲜美,没有一点腥气;最值得称道的是乳白色的浓汤,喝起来鲜咸可口,让人欲罢不能。但要记得一点,如果咸肉本身比较咸,那么做这道菜时可以不加盐或少加盐,这样蛤肉的鲜味可以得到可以最好的发挥;同时,蛤肉本身就很鲜,烹制时不必再加味精或鸡精。蛤蚌不能炒得时间太长,否则炒老了就很难煮烂;因为蛤蚌是凉性的,最后放点胡椒粉可以暖胃。如果蛤蜊歪子咸肉汤用明炉火锅上桌,则青蒜在明炉点火后才能放入。
在金湖,除了蛤蜊歪子烧咸肉,印入记忆深处的还有蛤蜊油——歪子油和蛤蜊歪子嫁接珍珠。特别是歪子油,在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满足于吃饱穿暧,化妆品基本上绝迹,但一盒歪子油可以解决全家人在寒冬中皴裂的皮肤,价廉物美。因它的包装是自然独特的“歪歪壳”而得名。目前,金湖所在市的淮安八方日化厂还在生产。
春天的蛤肉最干净肥美,到了夏季后河蚌开始繁殖,而且此时的微生物、寄生虫增多,就很少有人吃了。入冬以后,随着咸肉飘香,金湖家家户户,大小饭店,蛤肉烧咸肉正当时。
行文至此,借用蛤蜊油——歪子油的一句广告词:没啥介绍,只有无限的回忆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