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红如麻 雀嬉似花 原创图文/吉格罗朵
周六,天气晴朗,一扫多日来阴郁沉闷的气象。下午有暇,遂与好友德山伉俪,野外散心去。在苏州城西北与无锡交界处的北桥(苏州)丶荡口丶甘露(无锡),访老镇,走村落,踏湿地,采野趣,倒也逍遥自在。
在甘露镇鹅真荡边,村落路傍偶見-小片红花草,甚喜。此也是好多年来未见的景色了。红花草,又叫紫云英,苏州人称之"荷花郎,或荷花浪(音)"。与荷花郎相仿,用于农田休耕肥田的,还有金花菜,学名苜蓿,都属豆科植物,金花草物种明确来自中亚,荷花郎则遍长亚洲中部西部,明代开始在江南种植。看来也许都是来自大草原。因为早期引自西域的各种物种和东西,中原都冠以"胡"字,胡瓜,胡琴,胡笳,胡调,胡服......连胡子也姓胡,因为胡人胡须长得比汉人兴,大胡子多。也许应该这荷花郎应写作"胡花郎"什么的。
以前在农村,红花草主要用于农田轮作休耕,作为肥料沃田,那可是最生态最绿色的。秋收后直接将草籽洒播在田间,开春-片葱绿。嫩苗时也可作为蔬菜上桌,与金花菜(另一种草本植物,开金色小花)相仿。农田经过轮作休耕,直接将草翻耕入土,从而改善土质。如今,种田省力,全用化肥,土地就容易板结。反正,江南可耕田不多了,农民真还在种地也已不多,以后不可能再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日子,靠吃苏北大米东北大米了,当然也沒人再去种这本是"牛马才吃"的草。记得以前锡剧还有一出挺有名的戏就叫"红花曲",在江南农村巡演,深受农民喜爱。在四十年前与德山一起下乡插队,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读书史修大地时,中午沒菜,常到地头割上几大把,开水里-烫,酱油一浇,就可下饭,是开春一段日子当菜甚至填饥的宝贝。那时候大片大片的红花,与大片大片的菜花,和大片大片的麦苗,相间相映,更是最动人心弦最赏心悅目的风光。城里人也把它当作时鲜品尝。好久沒尝到了,也许也只有咱这种老土才还在想尝这"牛草马料"。正逢上世界读书日,虽沒吃上,但能重温一这"草书",也蛮有点特别的回味!
入田边细观,更乐!这小片红花中竟藏匿着-大群麻雀,时隐时现,时起时落,煞是有趣。看来这小将(吴方言麻雀叫麻将,打麻将也就是打雀牌,博友枕边书有佳作专述)特别偏爱当"护花郎"。连着抢拍,放上电脑,放大一看,还正漂亮,特別是大群麻雀在花浪上起舞的景象。不敢独专,赶紧呈上,让众友共享。且打油助乐:
云英俏掀浪,将充护花郎。细红密如麻,雀跃嬉似狂。
叶翠紫气腾,籽绽菜褪黄。野趣何处觅,甘露鹅真荡。
红花细浪

细红如麻

相依相伴(花中黑影均是麻雀)

雀嬉似花

德山2010-04-26 13:18:12
不向深山不举觞,只看河桥与老房。
散花万点泼红色,细草一片翻绿浪。
成群麻将欢呼起,两个痴佬取镜忙。
正是江南好时光,难得数畦“胡花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