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教学纲目
(2011-02-13 08:12:43)
标签:
宋体诗歌思想感情华文隶书教育 |
分类: 语文教学-基础 |
(导入)平均得分低的原因:
1
2
3
一
※ 判定诗歌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方法(注意点):
1 注意题目
2 注意序言、注释
3 注意作者,熟悉常见作者的风格及个人创作背景(个人经历)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同一作家风格有的也不相同
4
5
6
熟悉常见常用字词的感情色彩,注意抒情、议论性的文字,它们往往是体现作者作品主旨、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文字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7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8
9
10
11
12
13
14
二
(一)形象类型
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2.诗人形象
事物形象
3.事物形象
4.景物形象
5.意象
6.意境
(二)塑造形象的常见手法
1.比兴手法
2.细节刻画
3.烘托渲染
4.对比衬托
(三)题型及答题方法、技巧(得分步骤)
诗歌的形象
1题目类型:
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题格式:
形象:身份+性格
+
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答题步骤:
4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
诗歌的意境
1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题格式:
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3答题步骤: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四)难点
问题方式的变化:1.分析景物的特点2.分析写景(上)的特点(景物描写的特点)
三
(一)古诗词语言的特点
简约性(凝炼)、多义性、象征性和比喻性、朦胧性(含蓄)、音乐性、画意性(形象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和留白
理解赏析古诗词(语言),除要从整体上体味诗词的语言美,还需掌握古诗词的几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及古诗词的常用修辞手法(如互文)。
古诗词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倒装句和省略句
(二)古诗词语言的鉴赏词
鉴赏诗歌语言常用字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部分诗人的诗歌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三)题型及答题方法、技巧(得分步骤)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修辞较多)。(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蕴涵的意义最丰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对所写内容的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最能表现主旨)(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指出对结构、主旨的作用)。
3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艺术构思技巧),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四)难点
问题形式:请分析本诗(或某些句子)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方向:1、修辞 2、语言风格(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另加民歌风格[清新自然、口语化、朴素中见真情,押韵,常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3、结构特点(倒装、列锦、叠词等)4、语言优美、音韵和谐(押韵、四声和平仄、对仗、叠词)
四
(一)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构思
1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手法:(1)渲染(2)烘托、衬托(间接描写、侧面描写)(3)抑扬(4)动静 (5)对比、照应(6)正侧结合(7)虚实结合(其中虚写包括对面落笔(想象、设想、侧面、间接、含蓄))(8)观察角度变化(远近高低俯仰(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9)白描(10)细节(11)色彩鲜明(12)点面结合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其中特殊的有以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事抒情、托物言志、咏古抒怀{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借古咏怀}、用典抒情等)。
2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对比、反衬、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用典、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等。
3描写手法(1)渲染(2)烘托、衬托(3)抑扬(4)动静 (5)对比、照应(6)正侧结合(7)虚实结合(8)观察角度变化(9)白描(10)细节(11)色彩(12)点面结合
4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比拟)、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双关、对偶、用典、互文、排比、反复等。
5行文结构(艺术构思):
1 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
2 开门见山,首尾响应,伏笔照应,欲扬先抑,先景后情,以景传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无理而妙等。
材料取舍:主次、详略、繁简等。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的详略取舍往往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二)难点:
1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
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渲染、烘托、抑扬、对比、反衬、赋比兴、虚实结合、动静相衬、景情理合一、用典、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等。
①全诗用得最多的手法
②诗中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
(三)题型及答题方法、技巧(得分步骤)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
提问变体: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术语)。(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技巧在诗中的具体运用)。(3)技巧诗饿作用: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对所写内容的作用)以及诗对主旨(思想感情)表现的作用(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提问方式
(1)两首诗或词出现进行内容与主题、手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2)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有的指氛围、情感,有的指风格、方法的对比。
2、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3、答题步骤
先对诗词相关原句作一解释,再列出几条作答。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六
开放型题是近几年才在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其用意也是考察学生的思维辨证的能力,这种题型相比其他的主观题而言有更大的优越性,对检测学生的能力有更好效
(一)评价题型 (观点不同型)
1、提问方式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二)(意境理解)扩展仿写型
(鉴赏)扩展成一段文字
仿写扩展
(三) 对某一首诗自选角度进行鉴赏
七
1
2
3
(平均得分低的原因:1主旨把握不准,,2类型术语不熟,3步骤不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明角度,面面俱到,无重点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