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
诗歌的意象也就是指诗歌的景物形象,涵盖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了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
、色彩描写等。景象是任务(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
物,蕴含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之为意象。“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生活中的客观事物
。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叫做“意境”。
“意”是作者的主观情感,“境”则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读懂诗歌情感的时候,必须关注诗歌的意象语言
。要注意分析诗歌写了什么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描写用语及其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等方面。
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感情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出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意
象
集 锦
一、花草树木类
1、柳
(1)“柳”、“留”二字谐音,表现离愁别绪。“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3)柳絮漂浮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2、梅
梅有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不屈不挠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都是借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梅花在严寒种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所以诗人也常借此特点写出其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平直,既是咏梅,也是咏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3、菊
喻隐逸、高洁、脱俗。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的品行的高洁。“秋
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贞品格 的追求。
4、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很多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哀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 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
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纯洁爱情。
5、梧桐、芭蕉
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 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芳草
(1)表现生生不息的希望。“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2)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表现悲伤的情感。“依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4)寄托圣明的短促和无可奈何的感慨。“可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 寻芳草?”
(5)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7、黄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8、绿叶
象征生命力、希望、活力。“绿叶自黄自落,不应秋至始愁人。”
9、竹
象征正直、气节、积极向上,“庭竹森疏玉质寒,色包葱碧尽琅玕。”
10、红叶
代指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11、松
坚挺、傲岸,表现坚强、生命力旺盛,是傲霜斗雪的典范。“岂不罹凝寒松,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2、花开
象征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和美好。“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3、花落
表现失意、挫折、对美好事物的留念、追怀或惜春之情。“厌花落,人寂寞,果树阴成燕翅齐,西园永日闲高阁。”
14、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去年近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5、兰
象征高洁、美好。“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16、牡丹
表现富贵、美好。“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7、禾黍
表现黍离之悲(国家昔盛今衰)。“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18、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9、杨花
象征离散。“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20、黄粱
此凹陷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二、动物类
1、子规
表现悲伤、凄切之情。“若叫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2、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3、鹧鸪
烘托黄粱破败或惆怅落寞。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杜鹃
古代深化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思归或冤魂悲鸣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堪春馆闭春寒,杜鹃生里斜阳暮。”“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7、蝉
(1)品行高洁清高。“居高生自远,非是借春风。”
(2)孤独无助,孤苦无告。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就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也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双鲤
代指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9、庄周梦蝶
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燕子
燕属于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受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较为丰富。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思念惜春之情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顽,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筑君屋。”也正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空闺寂寞,才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惆怅嫉妒,才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的失意冷落,才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心事,东风草堂飞燕子”的留念期盼。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归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和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5)表现羁旅行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三、日月风霜类
1、月
(1)花好月圆,团员喜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望月思故乡,表现亡国之痛。“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高开。“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青山
(1)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因而备受诗人喜欢,是诗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3)“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
3、冰雪、冰心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水
(1)绵绵愁思,离愁别恨。“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2)时光流逝。“滚滚长江东逝水、”
5、关山 (1)关塞山河。“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2)历史存在。“秦时明月汉时关。”“关山渡若飞。”
6、清风、白云
(1)望云思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不堪云白日眠。”
(2)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黄河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沉醉田园,恬淡洒脱。“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7、斜阳、烟霭、清霜
(1)沉郁思古幽情。“朱雀桥变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惆怅、凄苦、悲凉情绪。“暮霭沉沉楚天阔。”
8、雪
象征顺接、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四、器物类
1、玉 象征高洁、脱俗。“隐石哪知玉,披沙始遇金。”
2、丝竹 音乐。
3、汗青 史册。
4、轩辕 祖国。
5、三尺 法律。
6、寸管 笔。
7、吴钩 泛指宝剑、利刃。“看吴钩”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落日露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8、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9、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情谊。“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10、簪缨 象征官位、名望。“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
五、其它类
1、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碧血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碧血未消尽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托鹃。”
3、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
4、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源于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5、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指有非凡才华。
6、白衣苍狗
也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7、峨眉
代指美女,或象征高尚的德行。“峨眉对湘水,遥哭苍梧间。”
8、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灯
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9、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迫切。“望穿她盈盈秋水,蹙损她淡淡春山。”
10、登楼、凭栏
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或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11、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12、饮酒
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迎袖。”
13、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14、捣衣、捣练 “捣衣”是在衣服做好之后进行捶捣。故事中称为“寒砧”“清砧”或“暮砧”,用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
说明:以上的分类只供参考,而且不完整。在记忆这些意象时,要不断的加以补充。另外,也可以依据其它的分类标准自己进行归类,只要能方便自己记忆就可以了,比如还可以把表达相同情感的意象放在一起记忆。
五、学会解读文本信息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2001年高考题“漠漠帆来重”中的“重”字,表面上是讲帆因湿而重,其实是讲朋友要离去,自己心情沉重。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别。
4、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是大有裨益的。如1997年高考题中关于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话传说。
5、注意诗歌语境的“冷”和“热”
从诗歌描写景物的景色“冷”“热”中,题为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摸鱼儿》“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彩云轻舟,衬托了使人喜悦畅快的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