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007525
c00752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59
  • 关注人气:1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横生“剥皮诗”

(2010-07-03 10:30:52)
标签:

剥皮诗

春尽

朱门

醉梦

莫子山

文化

分类: 知识文化

                           妙趣横生“剥皮诗”
  “剥皮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做基础,运用颠倒、删除、增添或者改动数字等手法,使原意更好或与原意相反,借古讽今,读来妙趣横生,诗意盎然。

  唐定宣宗年间有个叫魏扶的人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了主考官,刚上任时,他踌躇满志,曾在试院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诗曰:
    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就优先录取谁。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删去,就成了意思相反的一首诗: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想起一首唐人的绝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可他在与寺庙主持僧的交谈中发现其庸俗浅薄,不学无术,与昏醉者无异。临别时主持僧还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便将那首诗颠倒了一下次序: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样,由原诗是抒发作者忙中偷闲,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雅趣,变成了讽刺庸僧的诗。

    在我国诗歌海洋里,有人创造了一种剥皮诗。这种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作基础,颠倒、去掉、加上或者改动几个字,使原意更好或失去原意,借古讽今,变成另一种意义。
    唐代的崔护写过一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来有个县的前任县令执法铁面无私,人称“铁面”;后任县令恰恰相反,人称“糟团”。于是一读书人在前任离开一年之际,在县署门上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团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团日日醉春风。
    这首诗一看就是脱胎崔护的诗。还有童年君的《再过桥头斋铺诗》:
    去年今日此门过,人面麻花相对搓。
    人面不知何处去,麻花依旧下油锅。
    这也是崔护《题都城南庄》的剥皮诗。
    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时曾口占一首五言绝句: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后来汪精卫叛变了,于是有个叫陈剑魂的人在报纸上发表一首《改汪精卫诗》的诗:
    当时慷慨歌燕市,曾羡从容作楚囚。
    恨未引刀成一快,终惭不负少年头。
    这首剥皮诗剥去了汪精卫的画皮,使之丑态毕露。这是一首反意剥皮诗。
    唐宣宗年间魏扶考中进士当了主考官,曾在考馆的墙上题诗一首,表明自己要当个正派考官:
梧桐叶落满庭阴,缫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日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他的实际行为并没有像诗中说的那样,而是谁行贿他优先录取谁。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宋代诗人莫子山有一次游寺庙,想起一首唐人的绝句: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可他在与寺庙主持僧的交谈中发现主持僧庸俗浅薄,不学无术,与昏醉者无异。临别时主持僧还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便将那首唐诗颠倒了一下顺序: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这样,由原诗是抒发作者忙中偷闲,好不容易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情逸趣,变成了讽刺庸僧的诗。
    曹植《七步诗》脍炙人口。郭沫若“反其意而剥皮”,作了一首《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将原诗的贬义翻了个儿,变为褒意。这又叫“翻案剥皮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趣味语文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