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2)

(2010-06-24 07:49:39)
标签:

平仄

首句

仄韵

首字

唐·李

凤凰台

教育

分类: 高中语文教参

四、专题知识扩展

4.1 押韵

一、诗歌押韵

1)律诗押韵通则: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

二、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

4.2 平仄

 一、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

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

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例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果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春望》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二、诗歌的平仄格式

1)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

A.仄起仄收。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句押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例如: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句押韵。例如: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苏台览古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二、四句押韵。例如: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唐·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句押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例如:

听鼓唐·李商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

 A.仄起仄收。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塞下曲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B.仄起平收。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起仄收。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D.平起平收。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和五、六句要求对仗。例如:

 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2 节内容参考王力《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等著作有关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