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007525
c00752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13
  • 关注人气:1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冒扫盲

(2010-04-10 14:05:43)
标签:

健康

养生

流感

迎香穴

病毒性感冒

分类: 健康生活

                             春季感冒扫盲手册

>>感冒基因,对号入座

★NO.1:流行性感冒

时下正是流感高发季节,专家提醒,流感与普通感冒单纯的咳嗽、发热、流鼻涕、嗓子疼等症状不同,还会出现全身酸疼、头疼症状,且伴有38度以上高烧。

症状关键词:食欲不振、头痛、肌肉酸痛、打喷嚏、鼻塞、高烧、发病后有持续约二周的咳嗽和困倦。

病因:感染某种流感病毒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用药指南:快克、康必得、速克感冒胶囊、康得、日夜百服宁等。

☆注意事项:流感高发季节,每隔3-4天就要更换或用热水清洗毛巾;抗病毒药物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服用,会使流感症状减轻40%,病程缩短30%。

★NO.2:风寒感冒

体质偏虚寒,怕冷症状明显,且感冒后没有嗓子疼等症状,一般为风寒感冒。

症状关键词:后脑强痛、流清鼻涕、怕寒怕风、脉像浮紧、舌无苔或薄白苔、无汗。

病因:劳累,睡眠质量不佳,吹风或受凉。

用药指南:感冒清热颗粒、感清糖浆、风寒咳嗽丸、感冒疏风片、止咳糖浆。

☆注意事项:风寒型感冒宜选用中成药进行,可同时梳理肌体、调理体质,如正柴胡饮冲剂、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

★NO.3:风热感冒

风热型感冒通常由便秘引起,便秘两天后,便出现喉咙痛及感冒症状。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排便不畅,大肠影响肺就出现感冒症状。

症状关键词:喉咙痛、黄色浓涕、舌苔带黄、舌体较红、便秘、身热有汗、口渴、脉搏快。

病因:便秘,便秘两天以后,喉咙痛一两天后出现感冒症状。

用药指南: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等。

☆注意事项:治疗风热型感冒应先通便,再配合清热解表药物,如凉茶、板蓝根等,可很快见效。

★NO.4:病毒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病毒性感冒是因为感染病毒或受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等方式感染他人。

症状关键词:打喷嚏、咳嗽、鼻塞、咽干咽痛、声音嘶哑、浑身酸痛、高热或畏寒。

病因: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

用药指南:板蓝根颗粒、阿扑双欣、泰诺、清开灵口服液、新康泰克、百服宁

☆注意事项:病毒性感冒易产生鼻塞头疼症状,可用三四个葱头切碎煎汤后用鼻吸热气,或将食醋烧开吸醋气进行治疗,也可用双指夹鼻按揉双侧迎香穴缓解鼻塞。

>>感冒药的误区与真相

★误区一:犯困,都是感冒药的错!

☆真相:感冒药中让人犯困的,是用于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抗组胺,只有含有这种成分的感冒药才会让人犯困。

★误区二:中药比西药更好

☆真相:从药理作用来看,在感冒早期使用中药,对感冒病毒的控制作用较好,但在感冒症状已经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中药“为时已晚”,此时选择对症的西药药效更好。

★误区三:“多药齐下”见效快

☆真相:不同感冒药所含成分可能相同,若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不但不会使病好得快,还可能因为剂量的增加而对健康不利。

★误区四:早吃药,好得快

☆真相:感冒开始时通常症状轻微,两三天后最为严重。若症状较轻,可在感冒初期先吃预防方面的感冒药,帮助感冒自愈的,而不需要服用大剂量、强药效的感冒药。

★误区五:感冒,喝点酒发汗就好了

☆真相:感冒患者在服用扑热息痛的同时又饮白酒,两者的代谢产物对肝脏有严重的损害作用,易导致并发性肝坏死,因此感冒时要禁止饮酒。

★误区六:吃香喝辣也可治感冒

☆真相:“吃香喝辣”并不能促进鼻涕或痰液排出,使感冒痊愈,反而会加重感冒,引起上火而起疱疹。能使身体发汗从而治疗感冒的最佳饮品是红糖姜水,但热伤风患者不宜饮用。

★误区七:准妈妈绝对禁止用药

☆真相:孕期头三个月是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禁用一切药物,轻度感冒可采取推拿、穴位按摩、理疗、饮食调理等非药物疗法;孕中期要慎用药,如庆大链霉、链霉素等对听觉神经有损害的药物应慎用;孕晚期,药物一般对孕妇和胎儿都没有太大影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中医按摩防流感

是药三分毒。预防春季感冒,不如试试下面两种简单易学的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耳轮

方法:用食指和拇指轻擦耳朵外周至局部透热,每日一次,一次五分钟左右,可预防和辅助治疗感冒。

☆功效:补益肺气,疏风解表,抗御外邪,对感冒及过敏症状有较好疗效。

★揉搓迎香

方法:用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反复搓摩至有酸胀感向额面部放射为止。

☆功效: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促进鼻周围血液循环,祛头风,散头寒,增强抗病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