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点及基本思路
(2010-02-23 10:29:22)
标签:
考研教育现代文阅读试题语文教学2010高考 |
分类: 语文教学-基础 |
现代文阅读复习要点及基本思路
在高考中,现代文阅读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尽管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把重点在阅读和和写作教学上,但是在考试中,阅读和写作的得分却不高,考试的效率极低,反映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高考复习时,尽管老师和学生往往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因为阅读水平整体低下,复习指导思想不明确,考生答题不规范等问题,现代文阅读试题往往成为丢分大户。其实,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他们并不是完全读不懂文章,也不是完全读不懂题目,而是没有把握住文本的规律性和试题规律性,不知道怎样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答题。
所以,高三语文复习在阅读板块,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几个部分,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试的能力要求。
2.在现有阅读水平的基础上,抓准文本特点,抓准关键语句、词汇,尽可能地把文章读懂,准确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3.探索试题特点,规范答题思路。因为高考阅读毕竟是浅层次上的阅读理解鉴赏,无论文本还是试题都有很强的规律性,包括答题思路,组织答案都有规律可循。
4.学会审题,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把握试题要求,针对试题所问角度,有的放矢。高考阅读试题,其实不外乎四种考察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写。认真研究近3—5年高考试卷,把每篇文章的四道题归类,便很容易找出规律、特点,明确每种问法的考查角度。
高考复习并不是盲目地做题,备考中需要把近年来阅读试题中所列的各个问题按照归纳出来,分类别有目的地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问题在阅读文本中快速地找到指定信息,找到准确的答案,这才是复习的重中之重。用这种方法复习,才能让学生有的放矢,提高效率。题量不一定很大,但是训练的质量必须提高。对于高三学生,尤其是处于冲刺阶段的考生,分类归纳、探求规律、专项训练的复习方法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提高效率,优化效果的好方法。遵循规律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掌握阅读考场文本文段的技巧,不会快速地在阅读文本中找到问题指向的关键信息,从而迅速而准确地破解答案。有很多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试题并找到了问题指向的信息,但是由于答题思路上的不规范或者细节上的含糊,结果使本来可以到手的分数丢掉了。
因此上,在考场阅读过程以及答题细节上要学会把握住细节,才能比较好的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留意各类信息提示语。
一般来说,考场阅读文本比较规范,文体特征鲜明,在信息提示方面思路都是比较清晰的,其外在形式表现为有明显的提示性词语,常见的有几类:
1.“也”“另外”“此外”“除此之外”“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时”“与此同时”等表示列举的词语,给考生提示前后文有并举的事例或观点存在。
2.“因此”“总之”“所以”“由此可知”“可见”等这类表示推断或总括的词语,表明后文将会有新的观点。
3.“其实”“简直是”“从一定意义上说”等语词表示强调观点。
4.“不过”“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语词,表明对前文的否定,引出后文新的观点。
其他形式的信息提示语还有很多,在练习中要学会总结归纳,这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效率很有好处。
二、注意偏正关系类型句子。
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考试来讲可能难度较大一些,不过,在阅读中只要注意这方面的现象就可以。人们在表达思想时,语句都有强调的侧重点,或通过词语或通过语气或通过句式,其中偏正类语句的使用是最有特点的一种技巧。一般有几种形式:
表示因果的句子:“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表示转折的句子:“……但是……”“……然而……”。
表示条件的句子:“只有……才……”。
表示假设的句子:“如果……那么……”
表示递进的句子:“不但……而且”
还有并列关系复句中的“不是……而是……”等形式的句子。
以上这些句子类型,他们的语意强调点都在后半句,因此做题时就要特别注意看试题设计强调的是什么。即使试题没有直接提出来,也要特别关注这类句子,因为这有助于把握全文的意思。特别要注意“不是……而是……”这种句子,要看试题设计是要强调后半部分还是强调并列列举的两个部分。
三、尽可能按照分值分点答题。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需要平时注意分析高考试题所给答案及其分值的分值特点。如果试题赋分只是1-2分,那么,作一点来回答即可;如果试题赋分是4分或4分以上,一般就要分点来回答。一般情况下是每点2分。(或3分)分点答题,各个要点是独立的,而不能写成包含关系,否则分点等同于不分。这样能够让评卷老师很清晰地了解你的答题思路,不会出现漏判现象。
四、按照分值,以先观点后分析的思路表述答案。
和上一点类似,如果试题赋分较高,就尽可能采用“先观点后分析”的答题方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快把握住考生的观点。在评卷中,并不是写得多得分就越高,主要还是看答题是不是切中要点,因为高考阅卷采用的是抓点给分。这样答题,即使后面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前面的观点正确了,往往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分数。
换言之,摆出了观点,就应该作简要分析,尤其回答分值较高的试题。但是如果只说观点,而没有分析,老师就会认为学生思维不够严密,认识能力有差距,也不会给很高的分数。
五、尽可能用原文的词句答题。
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原文有自已表达信息的相关语句,就尽可能用原文语句表达,即使有字数限制,也尽量用原文能够负载文章信息的术语概括,这是评卷赋分的关键依据。同时,也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来组织答案。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回答,也可以遵循以上原则。
六、要知道答题是否需要拓展。
不少学生搞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答题需要展开,在什么情况下不需拓展。一般情况下,根据试题赋分来判断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是分值比较高的试题。另外还要看试题属于哪种类型。
七、抛弃满分意识,强化高分意识。
现代文阅读试题很难得到满分,有的老师在训练指导时,总以获得满分为答题的出发点,希望答题尽善尽美,其实,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但是不追求满分并不是不追求高分。只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占到优势,就会比别人高出一招。因此,答题规范就显得尤其重要。
八、根据理解程度答题,注意把握时间。
高考阅读文本年度难易程度并不相同,有时难一些,有时容易一些。阅读较难理解的文本时,就必须注意: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思路内容全部理解清楚之后才做题。一般情况下,22分的现代文阅读题,多数考生在12—16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完。但是有的学生用了将近半小时,花费的时间很多可成绩并没有因此提高,反而影响到了整体答题效果。耽误了作文的写作时间。
再者,每道试题答多答少也可以摸索规律,大多数学生喜欢答多,其实呢,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个基本的评价标准。150分钟之内,对整套试卷内容的阅读、理解,分析、思考,书写、表达,有一个基本的、可控的要求。大概阅读字数5000左右,表达字数1400—1600,虽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但是命题人在命题过程中是经过定性、定量评估的。所以,答题还是注重采点给分原则,理清思路,表述规范,当快则快,当多则多,多而不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