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文典故集锦

(2010-01-20 14:20:48)
标签:

肉阵

青蝇报赦

如烟入抱

三马

邴原

田园

语文教学

高考

文化

教育

分类: 语文教学-基础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1.投笔-----指弃文丛武,多用文人从军。
2.长城-----守边将领。
3.楼兰-----边境之地,“破楼兰"即建功立业。
4.折腰-----屈身事人。
5.化碧-----形容刚直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指书信,音讯。也做”红雁”“鱼雁”“雁足”。
7.尺素-----书信代称。也用:“双鲤”。
8.青鸾-----指传递书信的人,也用“青鸟”。
9.五柳-----隐者的代称。
10.东篱-----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11.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12.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3.长亭-----送别地。又作“南蒲”“灞桥”“柳岸”。
14.阳关-----送别时唱的歌,也用“围城”。
15.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16.雕虫-----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17.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18.杜鹃-----又叫布谷,子归,杜宇,望帝,多渲染哀怨悲戚的气氛和思归的心情。
19.鹧鸪-----用以衬托处境的艰难和心情的惆怅。
20.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21.桑榆-----日落时日光所照之处。喻垂老之年。
22.商女-----歌女。
23.杜康-----酒的代称。
24.瑟瑟-----绿色。
25.红豆-----相思子。象征爱情或相思。
26.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27.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28.霓裳羽衣曲-----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
29.后庭花-----绮靡亡国之音。
30.杨柳曲-----以怀念征人为多,多为伤别之词。
31.行路难-----多言世人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
32.咏絮-----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能。
33.梧桐-----凄苦悲伤的象征。多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离愁。
34.菊-----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
35.梅-----傲雪,不屈不挠,逆境生存的象征。
36.猿-----哀伤,凄厉。
37.沙鸥-----飘零,伤感。
38.云-----游子,漂泊。
39.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40.娥眉-----美丽女子的高尚德行。
41.折桂-----科举及第。
42.哀鸿-----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
43.婵娟-----月亮或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44.南冠-----囚徒。
45.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幻无常。
46.冰雪-----以晶莹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47.斑马-----离群之马,多用抒发惜别之情。
48.扬花-----飘零、孤独、寂寞。
49.三尺-----剑。
50.草木-----以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
   佛印烧猪待子瞻。”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       
   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喝酒。蔡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邻人问他为什么,
   他说明原因。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
   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见《后汉书·蔡邕传》。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
   “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     
   3.散木    
   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看的人很多,
   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他说,
   这是散木。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决,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
   会蛀,做什么都不行。见《庄子·人间世》。比喻无用之材。唐温庭筠《古意》诗:
   “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     
   4.三马食一槽   
   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当时流传曹操曾
   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5.三里雾
   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见《后汉书·张楷传》。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
   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7.肉阵    
   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8.肉竹    
   肉,指声乐。竹,指管乐。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后泛指音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9.肉鼓吹     
   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见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后以喻受刑的罪犯。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堂上肉鼓吹,喧阗旁午。”     
   10.日食万钱     
   西晋大官僚何曾生活奢侈。“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意思是每天吃成万钱的菜,还说筷子没地方送。见《晋书·何曾传》。后以喻生活奢侈。《敬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仆千数,日食万钱。”    
   11.秋娘     
   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歌》,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12.穷鸟入怀    
   三国魏的刘政因为避祸去投靠邴原,他对邴原说,我好比是“穷鸟入怀“。邴原说:你怎么知道这个怀是可入的?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前来投靠。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13.青骡     
   相传汉武帝时的方士李少君,死后一百多天,有人看见他骑着青骡在水边行走。汉武帝听说,派人打开他的棺材,棺材是空的。见《太平御览》卷901引《鲁女生别传》。唐李贺《马诗》之二三,:“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14.青蝇报赦     
   东晋时,前秦苻坚要行大赦,同王猛、苻融密议。苻坚亲自写大赦文书。忽然一只大苍蝇嗡嗡飞来,停在笔上,挥去又来。见《晋书·苻坚载记》。明汤显祖《杜丹亭·冥判》:“青蝇报赦,磊齐功德转三阶。”    
   15.青袍白马    
   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见《梁书·侯景传》。后以喻叛乱。唐杜甫《洗兵马》诗:“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