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3)

(2009-12-01 13:48:10)
标签:

教育

育儿

公鸡

计算器

陶行知

健康

分类: 教育心理

    有一次,我们五岁的女儿要玩具时,没有要别的东西,而是要和我们要计算器。我耐心地告诉她,计算器不是玩具,一点都不好玩。她说,她喜欢看商店里收银台售货员拿着计算器算钱的样子。原来如此,原来她知道计算器是干什么用的。于是,我们满意了她的需求。

    女儿有一个小小梦想,那就是以后要开一个糕点店,好歹这也算是一个理想,我们总不能打击,而且一定要支持,那就要帮着她靠近她认为的目标。自从给女儿买了计算器以后,我意外地发现,她对数字开始敏感起来,而且对加法计算十分感爱好起来,她能把我出的一页又一页加法题,认真地写出答案。我惊喜地发现,以前练习了很多遍都写不好的数字,竟然不再东倒西歪。这也许就是爱好的力量吧?

    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欲望的最好催化剂!由此,我得到启发,对于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假如软磨硬泡,软硬兼施都不能见成效,实在就应该换个思维,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了。孩子对什么最关注?对什么最感兴趣?帮助他得到他想得到的;让他懂得得到他想得到,不学习不行;鼓励他去争取他想得到,然后帮助他进步。孩子的每点进步都要告诉孩子,让孩子在自己点滴进步中看到自己的希望,也许,说不定,孩子会真的一点点爱上学习的。

    这是我要谈的第一点,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是因为学习让他感到实在枯燥无味。感到枯燥无味的孩子,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他感到一点兴趣,然后一点点,从兴趣中,让他去爱上学习。

    第二,还有一些孩子不喜欢学习,不是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只是不喜欢老师家长填鸭子的教育方式。

前一段时间,我在博友心花烂漫处读到一则有关陶行知谈教育的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受邀到武汉大学演讲,一上讲台,就拎出一只还在“喔喔”叫的公鸡。并掏出一把米往公鸡的嘴里塞,公鸡拼命挣扎,一粒米也不肯吃。但陶先生一放开手,恢复了自由的公鸡扑哧了几下翅膀,自己吃起了米来。

    在听众一头雾水之际,陶行知从容不迫地说道:‘我以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强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假如让他自由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很多!’

    读了这段故事,我想很多朋友肯定会像我一样深受启发。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就这么简朴,你越是逼迫得紧,他越是抵抗,不是他不需要,是这样的逼迫让他感到难受。因此,学会给孩子信任,并适当放手,也许效果会更好。以前,我读过一篇论文,是一个专家的调查试验。

    专家把要调查的小学生分成了两组,给两组学生布置了相同的任务。一组由老师指导,一组没有老师指导。其试验结果却是没有老师指导的那一组做得更好。当然,我们不是说孩子的学习就不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只是老师和家长的过分监督,可能会让孩子们失去自我约束的能力,并形成一种惰性和依靠性。对于自我意识比较强的孩子,更可能造成一种逆反心理。你让我朝动我偏朝西,这恐怕是教育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事吧?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学会去尊重孩子,去信任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自己思索,自己实践,不仅锻炼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自控能力。几次成功之后,孩子的自信心就有了,自信心,同样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动力。千万不要因为我们的粗暴和对孩子的不放心或者不了解,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动力,从而掉进孩子教育的恶性循环中。

    第三,学习内容过难或者过于轻易,都轻易让孩子失掉学习兴趣。所以,在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一定不要急于粗暴指责批评,一定要先有耐心搞清晰是怎么回事。如果是太容易,就个别现象个别对待,适当增加点难度;如果是太难,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搬掉拦路虎,千万不要因为一个拦路虎就拦住了孩子以后学习的路途。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单纯,只要我们有足够爱心和耐心,我们总会找到孩子不想学习的原因的,找出了原因,就不愁对症下药了。

    对症下药,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要害,一定不要马虎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