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几则
(2009-11-05 23:11:54)
标签:
动物孔子哲理教育 |
分类: 哲理人生 |
两只老虎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老虎的安逸。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俩换一换吧!”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悠闲,它再也不用为食物而发愁了。
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
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同时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里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自由与风险
兔子被狼追到一座破庙里,躲在泥菩萨身后,逃过一命。
兔子对菩萨说:“我很羡慕你,你多么幸福啊!不用吃饭,不用喝水,不用为衣食去辛苦,没有狼的追逐,而且得到很多人的崇拜。”
泥菩萨对兔子说:“有自由就有风险,而我,没有风险也没有自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
孔子走到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睡大觉。
他的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的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的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的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甑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己的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这是《吕氏春秋》中的一段故事,它对如何认识他人有着深刻的寓意: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失败的根源
昆虫王国举行一次长跑比赛,蟋蟀、蚂蚁和蜗牛家族都派了各自的代表。观众们对蟋蟀最为看重,它既能跑又能跳,肯定拿冠军。其次看好蚂蚁,认为蚂蚁获得亚军没问题。说到蜗牛,大家都忍不住笑了,但为了不伤蜗牛的自尊心,都安慰它说:“贵在参与,你能参赛,精神可嘉!”
比赛开始了,一只黑色和一只金黄色的蟋蟀遥遥领先,几只蚂蚁紧随其后,那只蜗牛被远远地甩在后面。眼看快到终点了,两只蟋蟀为了争夺冠军,突然相互挤撞起来,继而就咬在一起,因严重犯规,它们被裁判罚出赛场。
“蚂蚁,加油!蚂蚁,加油!”观众们对好斗的蟋蟀感到很失望,就把希望寄托在几只蚂蚁身上。
可是,在奔跑途中,几只蚂蚁不约而同地看到一粒大米,便纷纷围上去争夺起来,乱成一团······最终,一步一步坚持的蜗牛获得了这次长跑比赛的冠军。看来,为利益之争,是新的失败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