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之水-心灵深处的一点感想
(2010-11-24 09:23:09)
标签:
宋体沧浪之水水浊社会丑恶现象心灵文化 |
分类: 文艺小清新 |
一周不读书,别人看不出,一月不读书,开始要爆粗,一年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诚如此言,正逐步沦落到要与猪比拼智商之时,谢谢《沧浪之水》,让我完成了一次对猪的超越,让我重新认识到自己心灵的鲜活,重新觉察到感悟触觉的敏锐,重新感受到一种有感而发之后下笔千言宣叙畅言的快感。。。
书名《沧浪之水》摘自屈原的《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显而易见,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用水清濯缨比喻明世则仕,用水浊濯足比喻昏世则隐。然而面对日益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即便用尽沧浪之水,能洗涤你心灵的蒙尘吗?
终于读完这本书,放下的那一刻,突然觉得轻松。也许是因为读的时候太过压抑,太过郁闷,但情节引人处,文字晦涩难解处,心灵困惑迷茫处,却又欲罢不能,我竟逐字逐句阅读。
一 、抗争
“那种佣人哲学轻如鸿毛,我觉得实在可笑,也实在是不屑一顾。别人愿意用世俗的方式体验世界,那是他们的选择,我绝不会走上那条路的。似乎一种神秘的声音,从灵魂深处生长出来的声音提醒着我,我注定要为天下,而不是为自己活着,这是我的宿命,我别无选择。”
“我仍崇拜那些圣人们,但我再也不能跟他们走下去。对世界我无能为力,我有权利放弃,我只能如此。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这是我的理由,也是我的解脱,我感到如释重负的轻松。那些猪人,那些狗人,其实是最聪明,幸福的人啊。”
“这个问题是董柳提出来的,我感到了绝望。人只有一辈子,这一句话把所有的道理都说完了。厅里也有办事员做到老的。可我,就这样过一生吗。科长、处长这些我以前不屑一顾的头衔,现在都有了一种神秘的光环,可望而不可及。”
“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池大为,一位具有使命感、责任感、人道情怀、良知原则、人格意识的传统知识分子,为了坚守自己的道德与人格底线,苦苦抵抗,痛苦挣扎。但是,社会注定这样挣扎是无效的,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生活在举步维艰中,与社会背道而驰,只留下孤独与委屈。尤其是连妻子也不能理解,最终在最后一根稻草,儿子的前途上,他终于放弃了坚持多年的价值底线和伴随多年的纯粹骄傲,他顺从了社会,其实他也别无选择,他只能顺从,只能随波逐流,只能做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于是他发达了,他成功了,但是他也迷失了,“举世皆醉我独醒”换来的不是内心的骄傲,而是无法排遣的抑郁。“梦想碎裂的声音,那样清晰,那样震撼,那样酸楚,仿佛自己的心在一瓣一瓣地撕裂,胸前一片殷红”,敲碎的梦想,一片一片,随着那社会的大波浪上升、下沉、打转,然后漂流到远方……
“他既可以说是胜利的失败者,又是失败的胜利者,既是儒雅的俗人,又是庸俗的雅人。”
一种性格与外在环境的激烈冲突,一种失落灵魂、丧失自我带来的心灵危机,一种欲罢不能的无助和在现实中漂浮、局外人的失落,一段夹缝中求生存、痛苦中得转变的生命历程,不知道,有多少人感同身受?
我们未必经历过如此境况,自然未必有设身处地的心况,但想到我们自己,当年刚踏出校门的那一刻,充满了放眼天下的豪情。满怀激情,踌躇满志,希望用双手、用知识创造生活,改变世界。相信每一个初涉社会的毕业生都曾想过:我们年轻、我们有活力,我们的脉搏有力地跳动着,我们可以驾着自己的小船,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可是在一番摸爬滚打之后,试问几人还抱存着当年的豪情壮志?投影到自己,几年前的我还是那样的愤世嫉俗,对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而几年后,在社会这个大染缸浸泡之后,沾染了太多的社会习气,对那些当年认为的光怪陆离,早已见怪不怪,泰然处之,漠然视之,甚至欣然迎之......对于这个社会,我们慢慢妥协了,我们渐渐屈从了,谁能不知道“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道理?谁能不清楚鸡蛋碰石头,最后不过会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场?我似乎突然能明白屈原、陶渊明的无奈,突然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崇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敬仰.....
此时此刻,夜已深沉,在陈奕迅《浮夸》的音乐声中,写下这些文字,在这个到处充斥着喧嚣与浮躁的社会,无论身在何处,努力保持一份心灵平静吧,儿时的理想,年少的坚持,不要让它随着岁月流逝,虽不能实现却也不要让它搁浅,就封存在记忆里、镌刻在脑海中,在为生存跌打的七荤八素的时候,让心灵的片甲角落,归隐于美好,在纷纭繁杂的环境里保留一份宁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