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里的“错位一族”:不走寻常路!

(2009-12-15 08:56:03)
标签:

杂谈

小汪是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大学里学习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一头扎进校园新闻写作中,经过三年的磨练与打拼,成为目前中国矿业大学最出色的校园记者,先后有五百多篇习作媒体上发表。这也使得小汪成为中国矿业大学专业“错位选择”转型最成功的典型案例。

大学里,有一种人或隐或现地存在着,也许称不上一个群体,但是却是不可小觑的数目,我们况且称之为“错位一族”,即那些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志愿相背离的学生,比如,文科生选择理科专业;文科生选择理工院校的文科专业;理科生选择文科院校的理科专业;理科生选择偏重文科的专业……面对大学里的“错位一族”,许多人的看法比较简单,认为就是分数不匹配院校及专业,只好“委曲求全”将就上大学,通过以一些高校为蓝本进行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里的“错位一族”数目较大,且分多种情况,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里面大有学问。综合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

 

“曲线救国型”

 这是一种最典型的“错位一族”,在高校里面人数最多。很多人走的“曲线救国”路线,先不管专业是否满意,保住院校牌子为首位,利于今后毕业。这主要以重点大学为主。当前一些冷门专业在一般院校是“门可罗雀”,但是一些重点大学仍然是十分火爆。像历史学、考古、文献学以及一些农林地矿类专业,在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仍然很高。重点高校拥有良好的学风、浓厚的学术风气,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牛人”,“要想成为英雄,首先要和英雄在一起”,很多人看重的校园的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成长成才。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混个名牌大学的文凭,作为敲门砖,天大地大,到处是我家,哪里找不到一口饭吃呢?况且据中国的国情,名牌大学的文凭在很多用人单位很好使。而且专业不对口就业如今很普遍,一项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岗位上工作的仅60%左右;同时还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修二学位,转专业,或者考研跨专业,通过这些途径来达到读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最终不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还没有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而且比开始就学那个专业的人更博学、更成熟,更富有激情。

 

“误打误撞型”

很多学生到考取的学校报道,但是对于专业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但是当他们接触到专业课后,却意外的获得了极大了乐趣。就像是“上错花轿嫁错郎”一样,一次“意外的录取”成就了他们的兴趣和理想。来自四川的小马是被调剂到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什么是采矿,他高中的时候没听说过,当初随手填的一个候补专业让他“沦落”到此,没有退路。但一年之后,他却爱上了这个专业。那些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深入浅出而思维缜密,那些幽默风趣的教授们(可都是国内行业的顶尖专家哦)在课堂上像个孩子一样天真无邪地笑,那些出类拔萃的学子身在其中稍不注意就有“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某某同学”的感慨……这些,都成了不得不爱的理由。谈及当初的选择,小马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一念之差往往会是永远的“错位”。

    人的职业发展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如同“找对象”。有的人很早就能找到自己所爱的人,而有的人也行一辈子都找不到。同理,一些同学很早就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反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是也有不少人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理性分析自己的实力和兴趣爱好再进行选择才是对自己一生的发展最有利的。

 

“误入桃源型”

还有一种情况,同学们往往因为对某所名牌大学痴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考上了,但是却不是录取学校的传统强势专业,相反是一些新型专业甚至是与学校的优势学科“错位”的专业,然而,学习一段时间后,却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感觉是世外桃源,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究其原因,很多学校因为校名或者是传统专业太强大等缘故,会使人对其产生带有惯性的习惯性看法。如清华、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类专业很强,但容易给人误解,以为只有文科类院校的新闻才有优势……但是事实上,这些院校的文科专业仍然可以办到一流,以清华为例。清华大学原来就是一所文理兼收的综合性大学,一大批知名学者、作家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包括王国维、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人,直1952年,全国高校专业大调整,清华的文科专业才合并到北京大学,后直到1993年,清华又才重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但是文科的优良传统仍在,清华的新闻传播学能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也就不值得诧异了。另外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通过了国际认证,在业内具有非常好的口碑;南开大学有已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创立的数学研究所,浙大有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创建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所以,想学数学不一定只盯着北大清华;相反,如果仔细查搜集相关信息,你还能发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也能在某些方面好北大、清华站在了一起,比如,在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开设的学校中,与清华大学并列的还有南京工业大学,这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而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低很多。

 

“藐视群雄型”

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衷于社会工作和交际,对专业并不感兴趣。或者说专业限制不了他们的兴趣。这群人在大学里相当活跃,大部分是学生组织、社团的负责人或者骨干力量。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个性鲜明,他们把大学当成展现自己的绝好舞台,在学校也自然非常显眼。美国总统小布什就是典型的例子。小布什在耶鲁大学读书期间成绩平平,各门功课几乎都是C,也就是刚刚能及格,但是他认识了学校三成以上的人,这也成为他日后大展宏图的一笔宝贵财富。一位当年的同伴说“学习成绩对布什不是特别重要,但他受到了最好的如何与他人交际的教育。”刚进校不久,布什参加“德克”社团的新生招募会,会上,报名者被要求尽可能多地说出其他报名同学的名字,几乎没人能说出几个来,布什却一口气点出了所有50个人的名字。到大三竞选社团主席时,布什在一片欢呼声中顺利当选。我有一个师兄,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但是他的强项是书法,获得过多项书法大奖,最擅长书法批评、政治评论,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并小有成就,目前已经是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书法委员会学术委员,因其对当代中国公共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被海内外网友评为2006年度“百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在某名牌高校文学院给学生发放的《就业意向调查表》中,“意向岗位性质”一项中列有公务员、科研人员、高校教师、高校行政人员、中学教师、记者编辑类等选项。这些行业都没有具体的专业要求,而是文理兼收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已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模式,划定更为宽泛的对口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