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反思    40中学  宋晓俐

(2011-03-29 22:23:01)
标签:

杂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反思

40中学  宋晓俐

  我认为以人为本是新课程重要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服务于社会。

  《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一节较难讲好的课,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既要联系前面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内容,又要与后面的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内容形成一个对应。课前对新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的研读,新课程只要求能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对系统的气候知识不再要求精确掌握,进行了大量的裁减,非常考查教师的整合课内外资源的能力。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较好地掌握本节新课的知识,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

1、语言描述不够深入

  气候特征中的气温特征在课堂中无法得到展开,虽然在个案赤道地区气候特征描述中学生能准确说出其气温特征,并能明白不同地区气温特征主要受所在热量带影响,但是在语言描述上无法深入,如温带气候特征如何描述,亚热带气候特征如何描述等。

2、个别地方讲解,语言重复

  在深入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降水特征分析上,虽重视探究,循序渐进,但感觉不够干脆,较为啰嗦和重复。

3、课堂秩序有待优化

  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时,需要很好地控制讨论时间;设计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并且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引导,否则学生的头绪会比较混乱,思维过于发散。

4、需要分层学习

  在一个班中学生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转化为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从哪个方面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讨论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小组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分层学习,不仅使后进生“吃得了”,而且也使好生“吃得饱”。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尽量做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并且教学框架清晰明了。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个人在课堂上的小结和归纳还是太多,应该点到重点即可,剩下的由学生自己来归纳小结,这样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我想,任何一节课,都是需要认真准备的,而且要不断集思广益,不断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将每一节课上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争取能上出更加优秀的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