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考研教育奥数爸爸琼瑶金庸阅读育儿 |
分类: 教育 |
最近看了教育专家尹建莉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以前是久闻其名,因为一直等着当当网降价,所以很久都没有买来看,后来实在忍不住在7折的时候买来,没想到立刻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书里面提到的很多的观点既新颖独到,又言之有理,联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好多活生生的事实其实就是验证了尹建莉老师的一些理论!尹老师可能因为自己是语文老师的原因,所以用很大的篇幅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这里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阅读的意义。
首先说说我本人的情况,应该是从小学开始我的学习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小学阶段除了一次考试考了班里的第二名,其余六年间所有的大考小考我从来没有下过第一名。大概小学4年级的时候参加过一次区里举行的数学比赛,其实当时是好多题目不太会的,但是还是稀里糊涂的考了全区第六名的成绩。后来才知道这次考试是为了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竞赛而举行的,前12名的选手都会进入集训班,进行培训。当时在我们那个北方的小城还不知道什么叫奥数,现在看着普天盖地的谈论奥数的等等,我才知道,自己原来小时候早已稀里糊涂的进了奥数班,学习过奥数,与现在的家长急于给孩子报名奥数班所不同的,自己当时是歪打正着无知无觉的进了奥数班,而且是免费的。我想甚至于我的父母现在都不清楚那就是奥数班。
这里想强调的是,虽然小学阶段我在学校正常的考试中一直是名列前茅,但是在奥数班里我却尝到了苦头,我虽然是第六名,但是学起来非常吃力,在那12个人里面,我当时觉得自己的实际能力应该是在第十或者是第十一位的,这种感觉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特别聪明智商特别特别高的孩子,只能说头脑还不错,而后来在初中以至于高中的表现也确实证实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初一的时候学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小学的延续,我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仍然保持折全班第一,全年前5名的成绩,而且学得很轻松。但是初二的时候虽然仍旧保持着班级前1,年级前5的成绩,但是有些科目学习起来却比较吃力了,主要在于物理和化学两门功课。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刚接触化学时,因为老师上课讲的没有听懂,自己回到家后看书又不理解,结果急得自己哭出来的经历,那时我第一次感到害怕,因为一直以来对学习战无不胜的我,却突然间没法战胜它!后来自己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多看了几遍书,终于明白了那节化学课的含义,算是入了门。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发现,物理化学等理工科是自己的弱项,好多时候头脑就是不会抽象思维,这也验证了我在小学时对自己不是特别聪明,只是头脑不错的认识。
进入初三以后,我转进了妈妈的学校,被安排到所谓的重点班,在这个高手如云的班级里,我很少尝到班级第一的滋味(只是偶尔),但是基本上是在班级前三名,年级前10名的范围内,因为我不偏科,在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理科项目上,虽然是我的弱项,但我没有放弃,一点一滴的学着,所以都还能保证综合成绩在前面。然后中考时我是自己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在全年的排名也是前十以内。
真正的较量是在高中,高中时我在学习上的绝对优势已经没有了,但相对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就是,我偶尔会考到班级第一名,但是很少,在全年的成绩高一高二都是在前10以内,高三是在前30以内。这种落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来擅长文科的自己因为讨厌高一时文科的班主任,不想继续在她班里学习而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理科,当时原来的同学都不能理解我的选择,觉得擅长文科的我如果留在文科班里一定是数一数二的,因为都是那些理工科在拉我的后腿。但是我对于自己的这一选择却从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虽然不是特别聪明的那些人,但还算是头脑不错的人,即使不能进最好的学校,学理科考个差不多的大学还是有信心的,这些比起每天都跟在一个自己很讨厌的势力的老师下面学习要快乐的多~~那个可能“影响”了我一生经历的老师其实在教学本身上是个不错的老师,正因为这样,当时好多人都走后门到她班里(当然我是完全偶然的被分到了她的班),所以当时我们的班里大部分同学的家长都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要员,包括当时的一个副市长的女儿。而我们这个老师一个很大的被好多同学所不齿的地方就是她非常势力,对那些家里有背景的同学非常照顾,这点令我尤其反感。按说我在班级里我爸爸算是中上的,因为好歹他也是个县级干部,而且好多人都说这个老师其实对我也不错。但是从小憎恶分明的我就是讨厌这种人,所以无论她怎么样对我好,我就是不喜欢她,不喜欢在她的班级,于是分班时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理科。从这段经历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人,而且不喜欢虚伪,有些爱憎分明。
以前朋友和我讲过他很不明白他们公司的那些女同志怎么可以当面还说说笑笑的,转过脸就去互相责骂了呢?他戏称简直像在看戏一样。是的,生活中我也见过好多这样的女生,而且曾经很困惑过,因为我自己实在是不能理解她们的做法,自己也绝对做不到,这都是因为我内心是诚实、忠于自己、爱憎分明的。
这样的一个我最终应是以全校前30名左右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的一所211重点大学,在大连市是数一数二的高校。在大学里的学习更搞笑,我很容易犯困,所以无论大课小课听到后来甚至开始上课就开始睡觉,清醒了以后就会十分认真的学习,笔记本大部分是从同学那里抄来的,晚自习我喜欢一个人去,但是也是一定要睡觉。唯一不同的是在期末考试前一个月,课程基本上都没有了,我全部的时间都用于拼命的学习,当然免不了也要睡觉,但是因为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十分多,所以相当的时间都是自学的,而以这样的学习态度我每次考试仍然能够考在班级前三,年级前10~30的成绩。现在想想大学时的知识其实大部分是自学的,因为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是在睡觉!!(高中的时候就其实就开始容易睡觉了,为此爸爸专门带我去过医院进行吸氧治疗,结果是没什么效果的,但是在高中阶段无论无何是不敢一个人明目张胆的在课堂上睡觉的,总是打盹而以。这样的我也没法熬夜,每天晚上9点多到家吃完饭就开始看书,常常到夜里12点左右才上床睡觉,但是并不是说我是看书到12点才睡觉,而是会在10点多的时候先趴在书桌上睡着了,12点多醒来发现太晚了该睡觉了就上床去睡啦~~)
上面这些就是我,一个爱憎分明,容易犯困,头脑不错、但不是特别聪明,关键时刻很会用功的女孩的学习经历。
对于这样一个我,是什么造就了我在学习中一直保持的优势呢??看了尹建莉老师的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是阅读,是爸爸妈妈在无形中对我的信任与放任,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而在不知不觉中所养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里我真的很想感谢我的父母,他们其实没有什么育儿的想法,只是觉得女儿成绩不错,不用管,所以基本上“不关心”我的学习,很少限制我,而这,正是尹建莉老师所说的“‘不管’才是最好的‘管’”啊!!书中说好多家长不认同这一观点,可我以自身的经历来看,尹老师总结的太精辟了!!我是实践,与尹老师的理论的良好结合,呵呵。
我爸爸是个书痴,从我小时候开始他就不停的买书,到现在,我家共有6个落地的大书架,全都摆满了书,我买了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是爸爸买的。可能是受这样的爸爸的影响吧,在我小时候那个电视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读课外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当时妈妈刚好是在学校里的传达室工作,每天都会收到同事订阅的杂志,因为爸爸的爱书,妈妈稍微违反了一下规定,呵呵,在把订的杂志发给同事之前,会先把书拿回家给爸爸看,第二天再拿给同事。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读者文摘》(后来改名《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大众电影》,《8小时以外》,《知音》,《辽宁青年》……好多现在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记不得是从什么开始就这样的,但是记得的是我从小学开始从来没有因为识字发过愁,阅读更是没问题。语文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一般都会点名叫我来读,班里经常会让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读课文,错一个字就换同学,而我总是那个读的最久的,也是读的最顺畅,用情最深的~~
仅有上面那些杂志还是不能满足爸爸读书的欲望的,他常常会带回来一些当时很流行的在外面摊上卖的那种所谓的“报刊精华本”和一些伟人的传记、历史书等等。可能那时我还小吧,对那些传记什么的兴趣不大,但是对那种精华本,却是情有独钟。呵呵,说是精华,其实多是些哗众取宠吸为引眼球的假新闻或者是编的故事,惊悚、爱情、警匪、推理……什么都有,我也什么都看!庆幸的是,只要我是在看书,我的父母从来没有过问我是什么书,可能他们也觉得读书是好事吧,这也给了我很多读课外书的机会。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小学的我在姥姥家看到了一本书叫《六个梦》,一直以来读惯了短篇的我,突然看到这本密密麻麻的故事书,一开始真的是很没有兴趣,可是,因为电视节目的不发达,不读书的话实在没有别的事情可做,所以就耐着性子让自己读下去。没想到一下子就不可收拾,很快就被故事深深的吸引了,那是六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小女孩都是多愁善感的,我边读边哭,被故事深深感动,也记住了故事的作者“琼瑶”,后来自己会骑车以后,手头里有钱就会去书店买琼瑶的书,因为是爱情小说,怕被爸爸妈妈发现后被骂,所以我都包上书皮,不让他们知道是什么书,哈哈~~没有那么多钱,就有时自己跑到书店里,一边担心被书店的人训斥,一边如饥似渴的“偷看”。也是在书店,让我知道言情除了琼瑶,还有岑凯伦、亦舒等等,不过都看过以后还是比较喜欢琼瑶的文笔,感情丰富,爱情纯真,描写细腻,后来到初中时,当时琼瑶所有的小说我都看完了。高中时流行席绢等新生代言情作家的小说,我常常和同学一起到书亭去借来,然后再不太重要的课上“偷看”,哈哈。
爸爸虽然喜欢书,但是他不太喜欢读小说,言情、武侠都不喜欢。不过刚好小学时同一个大院的另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很喜欢武侠小说,而我假期时总是和她一起玩,有时实在无聊,我们两个人就在她家一起看他爸爸的武侠小说,什么卧龙生、梁羽生、还有其他不认识的作家的作品,不过我都不是特别喜欢,觉得他们没有琼瑶好看。后来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家偶然发现了一套很旧很旧的武侠小说,叫《神雕侠侣》,也是因为没事情做就翻来看,没想到这一看又是不可收拾,完全被杨过小龙女吸引过去了,很快看完了3本厚厚的书。后来知道这个作家叫“金庸”,他还写了好多其他的作品。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以后我陆续看了一些金庸的其他作品,还是觉得这本《神雕侠侣》最好,可能因为这里面情感描写特别丰富吧。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武侠作家是古龙,初中时在同学家发现了古龙,并且喜欢上了他的风格,和金庸不同,古龙更多的是对心理的描写,可以说,我一直觉得古龙的书是不能和金庸相提并论的,文学价值绝对是金庸的高,但是古龙的书常常满是悬疑,吸引着人一直往下看,所以古龙的书,我反而读得多。
无论是琼瑶的言情,还是金庸古龙的武侠,这些无疑都是偷偷看的,因为害怕被爸爸妈妈批评,可是当我看到尹老师的作品中,竟然鼓励女儿去看这样的书时,我禁不住感叹,尹老师真的是太了解孩子了,她真的知道什么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也知道什么样的作品对孩子好!
高中的时候知道了三毛,于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三毛散文全集》,想象着以后自己去流浪的样子。
通过三毛又知道了张爱玲,于是在《出名要趁早》的感叹里,领略到了一个才情女子的风采。
大学里认识了张小娴、张曼娟、林燕妮,这些优雅的女性让我在向往着当代大都市繁华的同时又感叹着情感的无奈。
读过的书或者数得尽,可读书所获得的收获是说不尽的……
看了这么多书,带给我的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作文和语文一直是被所有的语文老师称赞的。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让同学们学习参考。而高考时,我的语文也是我所有高考成绩的最高分——117分。和那些名校的高材生等动辄130、140多的成绩是无法比拟的,但是在我们那个小城的重点中学里,这个成绩也绝对是值得人羡慕的。大学时没有语文课,但是我毫不用脑信笔拈来的文章也可以被教经济的老师评为征文二等奖,我想这并不只是巧合,而是从小到达阅读所带给我的收获。
讲了这么多,是在是因为看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太有感而发了,这样好的育儿手记应该让更多的妈妈们知道!对于那些不相信课外阅读的妈妈们,我想告诉他们:我相信,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以后对于我儿子,我也一定会启发他多进行课外阅读,金庸也好,琼瑶也罢,只要是美的文章,就一定会给美丽的儿童以美丽的收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