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平古八景

(2011-01-17 19:46:02)
标签:

手机博客

杂谈

南平古八景又称“延平八景”,是南平市城区范围内的八处秀丽景色,融汇自然人文,值得一游。 而南平旅游的特点是景在市内,市在景内,零距离接触,轻伤拥有。 八景分别为:九峰月朗、猿洞秋风、龙津春浪、双剑化龙、三寺云深、衍麓晴霞、中岩飞瀑、梅峰晓旭 九峰月朗、猿洞秋风在九峰山,距离市中心约300米。龙津春浪、双剑化龙、梅峰晓旭在市中心。 三寺云深(水泥厂,距市中心约2公里)、衍麓晴霞(南针厂,距市中心约4公里) 中岩飞瀑(上洋村,距市中心约5公里) 延平八景之一:九峰月朗 九峰山位于南平市区之内,与滨江大道隔江而望,与延平湖山水相映,远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在南平尽人皆知,有“不登九峰山不算游南平”之谓,“延平八景”中“九峰朗月、猿洞秋风”均在九峰山。九峰山因处于延平城区,闽学之源地,因此各类典故传说如璀璨繁星。朱熹、李侗、陈友谅、黄巢、郑成功、文天祥、梅妃等等典故布满山中的各个角落。 在福建素来流传“日看三明、夜看南平”,九峰山还是夜看南平的最佳观测点。 宋代著名学者李侗、朱熹曾在这里讲学,赞美九峰景致为“九朵芙蓉”、“九叠翠屏”。元末所建陈友谅墓现仍然可见。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延平双塔之一的西塔也完好的屹立在九峰山上。山中原建有延平书院、剑溪草堂、万福清舍、天庆阁等建筑,后被战火所毁。 《南平县志》:城南剑津裏面对府公署峰峦九叠旋绕萦回为县治诸峰之冠第八峰有万福精舍第三峰有天庆阁明正德间提点陈本润闭关五十年户解於此有诗载艺文。 明朝南平知县陆嵩诗云:“朵朵芙蓉矗太空,碧天如洗月华浓。”。 九峰山现免费开放,每日登山游览健身的客人数以千计,自2009年初安装路灯之后,“夜登九峰赏朗月”已经成了南平人休闲的新方式,从早到晚,九峰山都是游客不绝。 “九峰月朗”和“猿洞秋风”实际上是九峰山的两条游览风景线,在九峰月朗这条登顶的路线上,有如下景色:      一峰海拔135米,一朵芙蓉幽香远 (幽香苑)      二峰海拔177米,二百坎上凌云志 (凌云梯)      三峰海拔213米,三寺云深万福齐 (正中庵)      四峰海拔243米,四贤延平闽学兴 (蘑菇亭)      五峰海拔291米,五彩霞辉普天庆 (天庆阁)      六峰海拔313米,六千英烈万代铭 (英雄纪念碑)      七峰海拔325米,七重战壕雄兵踞 (战壕)      八峰海拔336米,八闽铜关铸威名 (信号亭)      九峰海拔386米,九峰月朗耀延城(九峰朗月) 延平古八景之二“猿洞秋风” 城南九峰山右,相传有一上袁深炼丹其中二白猿往来相     月夕时闻清啸。 白猿洞目前已近荒废,因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深30米左右的猿洞已经封锁。但围绕猿洞外的小迳却是一处观景好点。 这一路有桂花园、金交椅(陈友谅墓)、冷风阁、白猿洞、古塔景观。 延平古八景之三、四 “双剑化龙”又名“龙津春浪”《南平县志》:剑溪一名剑津又名龙津又名剑潭,城东西二溪会合之处,昔时有宝剑跃入潭化为龙,故名。详载艺文。 不太知道为什么同一地点算两处景色。想来想去,可能是古代延平津这礁石不少,每到春天汛期,双溪流速湍急,洪峰交汇之际两溪对激,形成一线壮观浪花,因此称为“春浪”。 而随着延平湖码头的建立,把原本水中的礁石炸掉,成为较为平缓的湖面,因此再没有雪浪层叠的澎湃景观。只在玉屏桥和九峰桥一带还存有少量礁石有浪花效果。 每年汛期,在这一带,能见到相对汹涌的浪花和漩涡。 “双剑化龙”南平市标、闽江起点标志 南平古八景之五:“中岩飞瀑” 《南平县志》演仙下裏高出众山有瀑布,泉自岩中飞下。如孙衍:“一派高从碧嶂来,白云满地走春雷。谁将倒障狂澜手,挽下银河净九垓。” 中岩瀑布在南平尽人皆知,位于国家3a级旅游景点“溪源峡谷”内下村,溪源峡谷景色秀丽,遍地传说,一直誉为南平后花园,是南平人最常去的地方。 中岩瀑布群主景区有两条瀑布群“中岩、北斗”,各有九层。其中中岩最高层“天龙饮川”因悬飞若天河,望起来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又称“银河瀑布”。有专家测中岩瀑布的负离子含量极高,不低于武夷山自然保护核心区。 八景之六“衍麓晴霞”(石佛山+三千八百坎) 《南平县志》:城东北十裏旧名含源,昔时有衍客炼丹於此,传为羽化,故云。山有文峰岩,中一石时立如佛又名石佛山。地与纪胜云此山,东面各通人迹,山中产可食,   出则迷道不得归,有衍仙水,下穿暗窦流出剑津。 衍仙山即石佛山,位于南平市区城北,和三千八百坎古道隔一道山脉。可把三千八坎合为一处景点。 衍麓晴霞即石佛山的拜佛台,这台有一台八景之称,可以见到石佛、毛公峰、小鹫峰、“衍麓晴霞”、炼丹台、蜡烛岩、莲花禅院遗址、拜佛台。 石佛山共有两座大小石佛,惟肖惟妙,传说为观音所化,也有说为杨八妹所化。 现在南平驴友的新探之下,又有一石佛山山脊的户外路线被发现,景色壮丽,奇石迭出,悬崖危迳。 石佛山脊景色 海豚破浪,海豚石全景 三千八百坎,千年出省古道,国家一级景区,赫赫有名,曾经拍过同名电视剧,出产半岩贡茶。 传为杨八妹所修建,一句民谣流传至今“三千八百坎,坎坎出黄金”让无数人猜测巨大财宝的下落。 而坎顶的古堡是“铜南平”的铜关古堡 坎顶位于两山之凹,颇似天门。六棵千年柳杉护卫,传说是杨八妹留下的守卫,又称“六卫士”、 延平古八景之七“三寺云深” 《南平县志》:在水南,唐龙纪元年建旧名南峰普济院,元改名三寺,三寺云深,八景之一,今废。 九峰山有一处三寺云深,实牵强盗版。“三寺云深”真身位于水泥厂后山山巅,距市中心约1公里。 此景在南平因被毁多年,至今知道的人并不多,山门之内松风送爽,登高望远可见南平全景,寺庙新近修复,规模不大。山泉清澈、雅致清秀,是吃斋饮茶的好去处。且寺庙主管清谈自然,一切随意,质朴修行,非一般寺庙恶俗可比。 “三寺云深”始建于唐龙纪元年,即公元889年(已酉年,唐绍宗李晔当皇帝)。据延城县志记载:南峰三寺云深旧趾在延平津剑里,与秋竹铺的龙角山上,即后谷村后窠山顶。原名南峰普济院,元朝元年改“三寺云深”,简称“三寺”。后又改名为“宝云寺”。距今已有1119年的历史。         据考,当时“三寺云深”用地面积达2000多平米,十分壮观,寺庙宏伟富丽、金碧辉煌,寺旁古树葱郁,并拥有山田数百亩,经济宽裕。在那兵荒马乱、朝代更叠、自然灾害频发的岁月里,“三寺云深”曾多次开仓放粮,接济周边众生,方圆几十里的贫民都曾受益。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三寺云深”济民的传说。所以,当时的“三寺云深”香火旺盛,寺内晨钟暮鼓香烟枭枭,寺外松涛澎湃泉水潺潺,善男信女,四方香客,文人才子络绎不绝,一派“敬仰祈祷皆灵验,佛光普照耀人寰”的妙壮观景象。         遥望“三寺云深”,只见那山势奇特,时生云气。古时就有诗句赞曰:“三寺结幽寂,山云常与共”。寺周有古木葱郁,紫气缠绕,独立雄峰与天相连,似“仙人捧月”,又像“金钟吊梁”。从“三寺云深”左右又分出九条山脉(九龙延腾舞清风,清风阵阵送清爽)。这又与九峰山的九叠山峰相呼应,这一双“九”“九”归一,形成延城水南姐妹峰 延平古八景之八“梅峰晓旭”(梅山坡) 《南平县志》:多梅树,故云。在城南,宋绍兴间,建招福院后改梅山寺。天启五年,郡守顶唯聪改寺建学。今府儒学在其岭。“破晓梅峰旭日升,曙烟剑尽万山青,凭高四望乾坤小,疑在金龟顶上行。” 提起梅山坡的“梅峰晓旭”估计已经没有什么人知道了,也完全不能恢复景色了。 传闻梅山坡位于延平古城北,实为山丘,多植有梅花,结梅大而甜美。此坡地势陡峭,正对闽江,是赏日出的好地点。现在的梅山坡一棵梅花也没有,名不符实,非常惋惜,但赏日出倒是不耽搁。 但现在,“梅峰晓旭”这个景点已经消失 现在梅山坡的最佳赏日出点是金辉大厦(图中大桥西侧高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宜昌八景  
后一篇:潇湘八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