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年荧屏上充斥着大量的战争题材电视剧,但大都以表现“爷们儿”为主,一部电视剧中只有一个主要的女演员,或者没有。战争类电视剧近几年有长足的进步,制作渐渐从注重大场面,着力塑造英雄任务转向关注军人的个人情感。《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细腻的描写了边防战士之间的故事,打造出24K纯感情戏。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都在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
故事由司令员韦铁将自己的大女儿送给战友展开,军人在战场上从不为自己着想,袁有生为救战友付出的是自己做父亲的权利,他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祖辈父辈们大概会从心底里产生共鸣,他们有过相似的经历,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战友不仅是挚友,更是亲人。当袁鹰要参军,所有的矛盾第一次爆发出来,袁有生既支持女儿参军,又怕女儿离开自己回到亲生父亲身边;韦铁既希望看到女儿,又不得不遵守当年的诺言,不得相认。战友遭遇女儿,两位老革命都是如此矛盾,如此挣扎,两个家庭因为共同的女儿连在了一起。
剧中的战友情在老蔫的身上同样有所突破,老蔫的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本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随着老蔫的去世急转直下,喜剧顿时转为悲剧,也让观众们看到了战士们的深厚感情。老蔫的死源于为战士们凿冰化水,没有对战友们的情谊,他是不会带着伤痛做出这样的举动。军队是一个家庭,正是参军使大家从天南地北走到一起,在军旅生活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更重要的,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他们是生死之交,不带偏见,因为经历生死,所以那份感动刻骨铭心。
韦铁与两个女儿复杂的情感是全剧的中心,袁鹰的到来让韦铁在惊喜之余又苦苦忍受内心的煎熬。明知是自己的女儿却苦于不能相认,看到袁鹰的进步,他会跟着高兴,看着袁鹰受伤,他会心疼。生活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他们未必有类似的苦衷,表达父爱的方式的确是如出一辙的。所有的父亲都很含蓄,他们不会对我们说爱,但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儿女的爱。韦铁很难,面对小女儿的责难,他说不清道不明,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承受。终于等到说出真相的那一天,大家或许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却是大女儿的指责和小女儿的强硬,他再一次陷入女儿之间矛盾的漩涡。在一系列的矛盾中,韦铁的难过与无奈,他对女儿的爱无处释放,最后痛苦流涕的那一刻让所有人为之震颤。
袁鹰与亲生母亲桂红云的情缘带有更多的遗憾,桂红云思念女儿二十年,竟不知女儿就在自己的眼前。多多少少都会觉得有些残忍,一对母女就这样被一张没戳破的承诺相隔甚远。现实生活中,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独一无二的。母亲是一个与自己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看到桂红云与袁鹰母女分离,让所有的人于心不忍,让天下的母亲心如刀绞。和韦铁一样,桂红云同样有她的矛盾,同是自己的女儿,对袁鹰有爱更有愧疚,试图说服韦洁放弃吕强的时候又无意间伤害孩子,两个家庭的冲突成了一切矛盾的根源。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女儿叫自己妈是桂红云的悲哀,以这种悲哀为代价,她和韦铁坚守了诺言,进一步烘托了军人的可贵情谊。
最感人的真情往往发生在最亲近的人身边,《在那遥远的地方》以曲折的人物关系编织着细腻动人的情感,它讲述的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因为这些感情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也正是生活中的细节才会给人感动,希望大家能用心去细细品味,再冷酷的人也会感受到许多温暖,遥远的感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