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美国的育儿经历(二)喂奶

(2009-08-25 01:13:13)
标签:

育儿

 

(接上)
                                                         坚持让孩子空吸,就会有奶

        孩子出生后,大夫就让我给孩子喂奶。生之前我先生就跟我说过:“没奶也要喂。孩子吸的越多,对乳房的刺激就越大,你的大脑会将这个信号传给身体,身体就会更快地分泌乳汁。如果吸的时间不够长,刺激就不够,就不会产奶。”所以我信心十足,就让孩子干吸。第三天终于下奶了。大夫告诉我刚出来的母乳叫初乳,对孩子非常有好处,能增强孩子的免疫能力,一定要让孩子吃到。当我终于看到孩子在“咕咚”、“咕咚”地吃奶时,我欣慰地看着孩子,也很自信,我相信大夫和我先生说的话了。我先生夸我说:“像你这样毫不怀疑、坚持让孩子干吸奶、直至下奶的妈妈真值得学习。有好多美国妈妈们试了一、两天后就放弃了,说没奶,然后就用奶瓶喂。如果人人都坚持,除非你的身体有病变,不然都会有奶的,她们早早就放弃了。亲爱的,你真棒!我为你感到自豪。”
        
                                                        喂奶时妈妈不累的姿势 

         喂奶时,大夫、护士都在我身边,亲眼看着我给孩子喂奶。手把手地教我抱孩子的姿势、喂奶时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如果是坐着喂奶,最好后背靠在挺实的被子或枕头上,这样妈妈就能肌肉放松了,喂奶时妈妈不易累。
        另外,腿上放一个枕头,然后把孩子放在枕头上,妈妈再用手搂抱孩子,孩子很容易就能够到乳房,而妈妈的手可以放松很多,不用胳膊使劲地抬着孩子。姿势轻松,喂奶时妈妈的情绪就会很舒畅,喂奶的时间也可以延长。大夫还建议我买喂奶圈,就是一个用棉花填充的圆圈形枕头。喂奶圈有一个断口,可以从这里套到妈妈的腰上,然后把孩子放在肚子前面的圈上,使孩子容易吃到奶,妈妈省劲儿。
        这种做法对孩子也有好处。
        如果妈妈只用两手抱孩子,过一会儿胳膊就会又酸又累,尤其刚生完孩子时,妈妈的身体更虚,一会儿就抱不动了。这样不知不觉中胳膊就会下垂,孩子离乳房渐渐变远,吃奶时嘴不能完全紧贴在乳房上,空气就会被孩子吃进去,孩子就会肚子胀痛。而且孩子也吃得很累,总在伸长脖子去吃。
        
                                                              喂奶时,让妈妈听音乐

         生孩子之前我就通读了一本厚厚的育儿指南书,英文版的,害得我经常翻字典。书中说去医院之前的准备,其中有一项当时我觉得有点好笑:说带上产妇喜欢听的音乐,生之前和生后听音乐,会让产妇有愉悦感,保持情绪轻松愉快。
        当时我先生给我拿的是手掌型小游戏机,而且是我最喜欢玩的虫子游戏。当我打完麻药身体放松后,他就像变戏法似的从裤子兜里掏出来游戏机塞进我手里,我当时感动得不得了,没想到又高又结实的这么一个美国男人还会这么细心。因为我根本没把“心情愉快”这一条放在心上,感觉书上在说废话。
         但我回家后一听我喜欢的音乐时,心情马上就非常愉快。我想那时我的奶水质量一定是非常好。
         有一篇文章说,有一个妈妈喂奶时,因为当时非常气愤,孩子被她的奶汁毒死了。因为生气时,体内会生出有毒的液体,也会进入奶汁里。孩子就会受影响。如果喂奶时心情轻松愉快,你的奶汁也是充满“正向能量”的,孩子会更健康。我婆婆说,:“孩子别看他小,他的情绪时时刻刻受大人的影响,尤其是妈妈,你要是着急,孩子也会感到不自在的。你的情绪直接在影响着他。”

                                                    喂奶时婴儿的嘴一定要把乳晕全都含进嘴里

         大夫、护士盯着我看,最主要的就是看孩子吃奶时,婴儿含住乳房的深度够不够。以前我认为把乳头吃进去就可以了。大夫反复地叮嘱我,一定要让孩子把乳晕及周围的一圈都要含进嘴里才对。如果只含住乳头那一小部分,孩子等于是在用嘴的前部在吸奶,吸奶的力气会小,孩子的嘴也容易累,且情绪焦躁;而将乳房完全填满孩子的嘴,孩子就可以用嘴、脸部的肌肉等一起用力来吸,力气大,局部肌肉不累,孩子吃奶的情绪也很轻松。
        大夫说正确的喂奶方式是:在喂奶前先用手指轻轻碰一下孩子嘴的周围,如果饿,他就会马上张开嘴,嘴唇会随手指的位置而朝那个方向转过去。这时不要马上喂奶。逗弄几下后,等嘴张到最大时,将乳房一下送进去,让孩子咬个满嘴,才可以开始喂奶。如果第一次孩子咬的不够深,要拔出来,重新再来。不过拔时,不要一下子拔出来,因为孩子已经吸住了,嘴里是真空的,硬拔孩子会不舒服。做法是,用手指轻轻把孩子的嘴唇拨开,让空气进去,这样很容易就能退出来了。
        我当时觉得孩子满嘴咬住乳房后,上嘴唇几乎都把小鼻孔全盖住了,听着他吃奶时重重的呼吸声,怀疑他是不是会窒息呀。大夫说,不会窒息,这才是正确的嘴形。
        美国医院的大夫、护士真是认真,头两天给孩子喂奶时,每次都在仔细观察我的姿势、做法,发现不对,马上就纠正。真负责任啊!正因为他们的认真,我才很快就牢记了喂奶的正确方式。
       
                                                           喂奶后,一定要给婴儿打嗝

         孩子吃完奶后,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打嗝。因为孩子在吃奶时,多少都会吃进去点空气,如果大人不帮忙让他把嗝打出来,婴儿自己没法打出来,气就存在肚子里,孩子会肚子疼。即使孩子吃奶时睡着了,也要一定让他打出来,再接着睡。要不然也睡不踏实,一会儿就得醒。打嗝时不一定要把孩子弄醒,睡着也可以。如果孩子吃奶时睡着了,要轻轻把孩子弄醒,一定要吃饱了再睡,这样睡的时间会够长,孩子长得健康。弄醒时可以用手轻碰孩子的脸,或摸摸他的小手、脚,或柔柔肩膀等。
        打嗝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让孩子坐在大人怀里,一只手轻轻托住孩子的下吧,另一手在孩子后背上方轻轻拍,直到听到孩子打出嗝。这种方法我在国内没见过,美国人有的这样做。
        另一种是,把孩子抱起来,放在胸前,孩子下巴轻轻顶在大人肩膀上,大人用手同样轻拍至打嗝。一定要轻拍,手重了,孩子的内脏会受影响的。
        我在佛罗里达州住时,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刚做妈妈,说孩子总是睡不好,一会儿就醒,把她也累得够呛,每次睡觉连两小时都不到就被孩子哭醒了。看我能不能帮她带一会儿孩子,让她连续睡上几小时。我给孩子喂完奶瓶后,打出嗝,换完尿布,孩子马上就睡着了。而且睡了三个多小时。后来她非常信任我,就让我每周末都帮她带孩子,孩子在我这里每次都吃得多、睡得长,很少哭。看来打嗝对孩子很重要。
        打嗝时,如果是放在肩膀上的,可以先在肩膀上垫一块小毛巾,因为孩子打嗝时有可能会漾奶,就是奶水会随着打嗝吐出来一点儿。
                                                                                                                    
                                                                喂奶时妈妈一定要多喝水

         刚生完孩子,护士就给我拿来一大杯冰水,嘱咐我一定要多喝水。我先生告诉我:“你喝的水越多,奶才能越多。因为人体内的水分是有一定量的,当你的奶出去后,你体内的液体就会减少,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奶的分泌量就会减少,以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所以喂奶时一定要同时喝水。那边出,这边进。”他说话挺幽默的,又很形象,加上他是搞医的,所以他说啥我都信,很听话。
        护士小姐每天都记录我喝水的量。那个大杯,能装一瓢的水!http://sys2.blogcn.com/control/images/em/2/4.gif
        我婆婆对我说,她一喂奶就渴,所以学会了一招,先把水杯准备好再开始喂奶。回家后只要我一喂奶,我先生就来检查我的杯子,不时帮我填满。我婆婆更是,进来时就已经端着水了。
   
                                                           吃奶一段时间后乳头会开裂、出血
    
         大约出院后一个星期吧,孩子一吃奶,我的乳头疼得钻心,仔细一看,天啊,都裂了,血在往外渗呢。我害怕了,问我先生怎么办呀。他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孩子出生前乳头从没有被这么频繁地刺激过,所以突然连续的刺激,加上婴儿嘴里的口水,都会对乳头有很大的刺激。等过了这个敏感阶段,皮实了,就会习惯了,不会疼了。”别说过一个阶段,现在孩子的嘴一过来,我就心里已经先疼上了,都恐惧了。
        还好,出院时医院已经给我送了一管治乳头开裂的药膏。像小管的牙膏那么大,挤出的是透明的膏状药。喂奶前用温水洗洗乳头,让肌肉放松,顺利喂奶。孩子吃完奶后将药膏涂在乳头上。下次吃奶前再洗掉。这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无味、透明的药。即使没洗干净,孩子也吃不出来怪味儿来。
        医院想得真周到!出院时我们领的一大堆东西里,就看见有很多不认识的东西,当时我还想,给这么多东西干吗?多浪费呀?现在才知道人家是有“预知”的。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