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怎样处理中美婆媳关系

(2009-08-15 03:23:24)
标签:

文化

 

                                                                                   改口叫“妈妈”    
          

   我和我先生结婚后,随他来到他的家乡---美国阿拉巴马州。第一次见公婆时,我多少还是有点紧张的。心想,外国公婆会是怎么对待儿媳的呢?见面后感到两位公婆都很和气,总是面带笑容。他们见我后说:“欢迎你来到我们家,终于见到你了。”(因为在我们结婚前我先生经常向他们提起我)。然后问我旅途是否顺利,西餐能吃惯吗,是不是和中国有很多差异等。  
   我对婆婆说:“在中国,儿媳结婚后就要管婆婆叫妈,意思是要像对待自己妈妈一样对待婆婆。”她很高兴地说:“那好哇,我有个女儿啦!”我又问:“按国内习惯,我应该称呼你妈妈,但按美国方式,我应该怎样叫你呢?她笑着说:“你就叫我的名字就行了。你就叫我凯吧。(KAY)”我马上回答道:“在中国,对长辈一定要尊敬,不能叫名字,一定要加上尊称,如张主任、刘叔叔、王奶奶等。我知道你们不在乎,但我一下子叫不出口。还是让我叫几天妈妈吧。要不然太不习惯了。”她笑着说:“可以。只要你觉得舒服就行。”就这样,我叫了好几天妈妈,然后才叫她名字。

         后来有孩子后,我就改口叫她奶奶,她欣然接受。并问我“奶奶”是什么意思,我告诉她是Grandmother 。爷爷就高兴地问:“那Grandfather用汉语怎么说?”我说:“爷爷”。他学了好半天,勉强发出了音,但总记不住,过几天就问我一遍。现在,我儿子一直叫她奶奶,但“爷爷”这个音对西方人很难,所以我儿子叫爷爷时,一直用英语叫。

                                                                                                  亲人般的照顾
  
         我婆婆很会照顾人。比如,我生孩子前一天,我俩坐在我的床上聊天。她告诉我生孩子当天不要吃太多,要不然生时会感到恶心。并告诉我她那时不知道,因为太饿,吃饱了,结果恶心得很厉害。又说带几块水果糖,能补充体能,也解饿。这些我在生育指南书上没读到过,如果她不说,我是不会知道的。我按她说的吃了点糖块,生时没觉得太饿,也有劲儿。我在产房时,我先生一直陪在我身边。我婆婆拿着录像机,和他的爸爸、妹妹、妹夫、还有他九十岁的老奶奶坐着轮椅,都在产房门口等待。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们在门外录下来的。按照我的要求,孩子一出生,护士就让他的家人们进来了。一进屋,我婆婆就举着相机给我看,兴奋地说:“听,孩子的第一声哭我录下来了!是7:30出生的。”
         出院那一天,一到家门口,就看见我家的邮箱上挂着蓝色气球,电线杆上拴着蓝色缎带花。蓝色代表男孩。我知道这些都是我婆婆和小姑子一起装饰的。我婆婆正拿着录像机,和公公、奶奶都坐在门前秋千椅上等我们。我先生下车后来为我开门,扶我下车,然后把孩子抱到我怀里。我婆婆一直跟着我录像,一直录到进了门。屋里共有六、七个人,都是我先生家的亲戚,在等我们的到来。椅子背上也拴着蓝色气球,桌上的餐巾纸也是蓝色的。这些让我感到很温暖,亲人就在我身旁。
        我婆婆想得也很周到。孩子出生前就张罗要给孩子举行婴儿洗礼仪式。我说:“在中国是孩子出生并满月或百天时才有庆祝仪式,在美国出生前就要办吗?”她说:“这样孩子出生后用品就已经齐全了。”我同意了。她说:“那就办两次,中美两国的习俗兼顾。”于是出生前的那一次,是在我先生工作的急诊室员工休息厅办的,来参加的都是大夫、护士等我先生的同事,约有二十人;出生后我婆婆在她常去的那家教会帮我办了第二次婴儿洗礼仪式,来参加的人有我先生家的亲戚朋友、我婆婆的教会里的朋友、我参加的俱乐部里的朋友等,约有四、五十人,送的礼品有衣服、奶瓶、纸尿片、孩子的小鞋、袜子等。
       
                                                                 民主的婆婆

    我觉得他们和人相处时很民主。即使和你意见不一致时,她也会征求你的意见。
    比如在给我儿子忌奶的问题上。我打算在十二个月时就给孩子忌奶。那时我们正忙着准备全家五口人一起回中国。我婆婆说:“你看看再等一段时间,到中国以后再忌怎么样?刚去中国,孩子可能会水土不服,易得病。如果你一直母乳喂养,他的免疫力会强一些。等他身体适应后,没什么问题了,再忌奶,对孩子身体有好处。再者,忌奶时孩子肯定会哭闹,要找你;你忌奶时身体也会感到不舒服,孩子哭会让你心情烦躁。到中国以后,我们能天天在你身边,我可以抱孩子出去,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会容易忌,你认为怎么样?”
    我听完后很感激她,想得那么周到、那么贴心,就像自己的亲妈妈一样。而且她是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让我有选择的余地;而不是命令我,愿不愿意都得服从。所以我感到很舒服,因为她给了我尊重,让我有做主的权利,使我感到很容易和她相处。

 

                                                                                               没有等级观念

           美国人没有长辈与晚辈之间分明的等级观念。按我们过去的传统,媳妇应该早点起来,给家里人做饭、扫地等。如果这些活等到婆婆亲自来干,就觉得这个媳妇有些失职了。但美国人没有这种传统观念。我公婆随我们来到我的大庆家里住时,我婆婆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扫地、倒撮子,然后做饭。用我家的吕壶烧水、冲咖啡、煎鸡蛋,每人一份放在盘子里,摆在饭桌上,然后等我们起床吃饭。因为家里来电话需要我接,里外凡是需要说话的事情都需要我做,他们听不懂汉语,所以我一忙这些,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我婆婆在干。她从来没有表现过有怨言,这是因为她内心观念中,认为可以互相帮助,而不是晚辈应该怎样侍候长辈。

                                                                           互相沟通

          我想存钱,我先生不想存。所以我就跟我婆婆商量,看怎样能让我先生接受我的想法。我告诉她我想存钱是按中国人的习惯,以防万一,而不是想偷偷存钱,留为己用。她很赞同我的想法,并给我介绍她所知道的不同银行的利息等信息。我也给我公公打电话商量,怎样能让我先生少用信用卡,他说让我把我先生的信用卡装在塑料袋里,然后冻在一大块冰里,存在冰箱里,这样他看不见,也就不用卡了。他在开玩笑呢。但后来他真的给我出了主意。后来我又给我先生的妹妹打电话,和她商量怎样存钱的事。她是银行的主管。她给我介绍以什么方式存,利息会高一些,开账户后要注意的事项等。
       如果我不和他的家人商量,在我先生不同意的情况下硬要存钱,也许会产生误会,认为我“另有图谋”。但我把我的想法真诚地告诉他的家人,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时,不但他们同意我,我先生也明白了我的想法。他们都真诚地在帮我。
        我认为以诚相待是赢得人心的最好办法。虽然我们中西方之间观念会有不同,但互相沟通可以拉近距离,减少误解,增加相互的理解。

                                                                                                       互相帮助

         我换下来的衣服放在洗衣筐里,我在忙别的事情。等晚上我回来时,已洗干净、叠好的衣服,整整齐齐放在我床上。我一见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肯定是我婆婆洗的。和她见面后,她就和我聊起孩子的事情了,好像她不知道这件事似的。我得找空儿说出来,要不然过后一忙就忘了。我问她:“奶奶,这又是你洗的吧?”她笑一笑,就用别的话题又岔开了。
        2007年夏天,我公公婆婆要出远门去旅行,一星期后才能回来。他们把家里的钥匙都交给我,请我帮他们喂鱼、喂猫、浇花、接电话等,我欣然接受。这是对我的信任,也是我回报的一次好机会。等他们回来后,看见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切如新,他们非常高兴。
       有时我婆婆出门去买东西,在商店给我打电话,问我还需要什么。她买回来后我要付钱,怎么给钱都不要。所以我买东西时,也记着平时她说过要买什么,我就替她买回来。家里缺了什么,我都争取她买之前我先买来,要不然,她给我们买东西的那些钱,我是没机会花给她的。
        有一次她对我说:“今天是周末,把孩子放在我这儿吧,给你俩放假,轻松一下。你们可以出去看看电影、逛逛街,孩子不在身边时会感觉更轻松的。”等我们晚上回来时,孩子已经洗过澡、喝过了奶睡着了。孩子的衣服也都洗干净叠好了。我们很感激----她把她的周末给了我们。
       在美国,孩子的爷爷奶奶没有义务来为年轻父母带孩子,我们也从不把孩子理所当然地放在奶奶家让她带。她非常喜欢孩子,一到周末就打电话,看哪个孙子能在她家过周末。我们平时都自己带孩子,尽量不去麻烦她,这样给她休息的时间。她平时上班,周末我们带孩子去她家时,也尽量我们自己留心看着孩子。她很愿意带孩子,有时带孩子去理发、逛街、去公园、看新出的动画片电影等。每次从奶奶家回来,都说玩得很开心。
       我认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就能让婆媳之间关系更融洽。
         
                                                                                       
关系融洽的方法


     
我国内的朋友们刚开始时都替我担心,说我在美国生活孤单一人,无亲无故的,会不会伤心、寂寞呀?老外要是把你卖了怎么办呢?我非常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只有关心我的朋友才担心我。我知道这种担心是源于对外国的不了解。我认为,如果你真心对待别人,相互之间像朋友般平等,像亲人般关心,给人以尊重,坦诚无私,即使是异国家庭,也能容纳你。因为,人都是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