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又哭又闹、撒泼时怎么办?
有几次我听朋友说,她的儿子非常犟,刚四岁,就已经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要玩具时妈妈必须得给他买,不买就躺在地上大哭大叫。妈妈没办法,只好买了。可这妈妈更苦恼,以后大了更犟可怎么办呢?
我是这样教育我孩子的。
家长、孩子互相尊重
我儿子六岁时,带他去商店,他问我这次他可不可以买玩具小汽车,因为不是每次都让他买的。我说:
“可以。但妈妈今天要先买别的东西,最后再去买小汽车,可以吗?”
孩子听后想了一下,说:“OK”。
之后他顺从此跟着我买完了我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异议,他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着。我来到出口处时,儿子憋不住问了我一句:“妈妈,我的小汽车还没买呢。”
我这才想起给孩子的承诺还没有兑现呢,马上就说:
“哎呀,对不起,妈妈差点忘了,幸亏你提醒了。走,咱们现在就去买。不过只有十五分钟了,咱们快点选,好不好?”
儿子一听终于可以买了,兴奋地答应了。
按时选好后来交款,我把买玩具车的钱给他,让他亲手交给收款员,找回的零钱也让他接,问他找的钱对吗。
孩子开心地拿着他买的小汽车,乖乖地回了家,没有一句怨言。
我这样做的想法是:
首先,要合理地接受孩子的请求。比如孩子想买玩具时,我不是有求必应,而是让他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买,什么情况下不能买。如果我们这次时间够,可以买;如果他没有这个玩具,而这个玩具很适合他玩,可以买;价钱能接受,可以买。如果太贵,我会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没有这么多钱,如果你非常想要,我们可以等到你过生日时给你买,当作生日礼物,怎么样?他每次听后都能心服口服地接受。
正确地拒绝,会让孩子认识到,只有合理的要求才能被接受,他就会渐渐养成合理地要求父母的好习惯。每次拒绝给他买玩具时,我会告诉他不能买的原因。
明确告知被拒绝的理由
比如:今天没有时间买,因为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参加你的球赛。而如果此时他还要哭着喊着就一定要,我会问他:
“
那你愿意参加比赛迟到吗?”
让他自己选,让他亲自决定舍与得,他会更慎重。同时让他意识到,他的决定回给他带来什么后果。让他知道他有权参与这个决定,可他得为此负责任:不是我不让你买,而是买了以后你会迟到。
拒绝也要合情合理,让他心服口服,且明明白白。
同意的理由这样充分
同样,每次同意买的时候我也会告诉他,为什么这次买了。比如:今天你那么有耐心地等了很久,你的表现非常棒,所以今天妈妈让你买了你已等了很久的这件玩具。让他知道,他得到这件玩具不是因为妈妈有钱,而是他做得很优秀赢得了妈妈的赞赏,是他赢来的。这样孩子会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行不通的。及时又恰当的奖励会让孩子知道是与非,他会为此而不断努力做得更好,同时又自觉地修正自己不受欢迎的做法。渐渐的是非观念就会很清晰。
尊重孩子提要求的权利
当孩子提出想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我们能认真听他的想法,就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父母是尊重他的。他也有权提出他的要求,对他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及时地奖励,合理地拒绝。这样孩子下次再提出要求时,会更有信心,知道怎样的行为是能被父母接受的;而不会无端地害怕----怕一提要求就会不管对错,一概无条件地拒绝。
父母说话一定要算数
当我意识到我忘了给他买玩具时,我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并及时挽回,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忘了的时候,也有做得不周到的时候,让他感到他的提醒帮了忙,是值得奖励的,而不是无理取闹。
只有我们说话算数,孩子才能相信我们的承诺,才能做到让孩子信服我们,对我们言听计从。
让孩子自己选奖惩
我孩子有一次因为没给他买玩具而大哭不止,怎么说都不行,都耍赖了,于是我就说:
“你非常想要这个玩具,是不是?”
“是!”
“要是你还这样大喊大叫,这一星期都不能给你买。如果你不再喊,这个周末就可以买。”
他哭得更厉害了,因为这一星期都可能不能买了。
几分钟后,我说:
“如果还这样喊叫的话,我们只能再等一星期了。”
他听后就渐渐停下来了。因为他知道他越闹,惩罚会越重;而此时若能停止,本周末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
所以他听后,自己做了利弊权衡,自动停止无理取闹。
若要让孩子停止他的无理取闹,告诉他停与不停的各种结果,让他自己选择,比打着逼他效果还要好。
如果我们能做到奖惩分明,孩子就能做到自我约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