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小说散文阅读:《推拿(节选)》《大地》《大雨如注(节选)》《虚拟》
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盲人在推拿房里都是以大夫相称的——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有声势。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
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休息区里鸦雀无声。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王大夫十足的脸面。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而是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看”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有规有矩,有模有样。王大夫放心了。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
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盲人只要坐下来,脑袋一靠就过去了,谁也看不出来。沙复明当年就意识到这一点了,暗地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严格要求:哪一天自己要是当上了老板,绝对不能让员工在推拿中心睡觉。客人都是有眼睛的,如果员工们都在打瞌睡,他们所看到的绝不是懒散,而是生意上的萧条。反过来,利用空闲的时候开开会,探讨探讨业务,前厅的精气神就不一样,是精益求精的气象。沙复明是打工仔出身,回过头来再做管理,他的手段肯定就不一样。他知道员工们的软肋在哪里。所谓管理,嗨,说白了就是抓软肋。
沙复明带领着王大夫在推拿房里走了一遍,每一个房间都走到了。王大夫对沙复明的盘子已估摸出来了,十三四个员工,十七八张床,不算大,可也不算小了。如果王大夫的资金没有被套住,他的店差不多也能有这样的模样。这么一想王大夫就难受起来了,手指头的关节噼里啪啦又是一阵响。
最后一个房间看完了,王大夫知道,关键的时刻来到了,谈话马上就走入了正题。沙复明的语调是抒情的,意思是,老同学来助阵,他由裹的高兴,所谈的内容却是平等。王大夫懂沙复明的意思,虽说是老同学,他王大夫在这里和别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王大夫干脆把话挑明了,轻声说:“这个,老板放心,我打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既然王大夫把话都说到这儿了,沙复明就搓了搓手,说:“那你就去添置一点东西,生活必需品什么的,我马上打电话到宿舍去,给你清理床位。”王大夫拍了拍沙复明的肩膀,沙复明也拍了拍王大夫的肩膀。沙复明提高了声音,说:“沙宗琪推拿中心欢迎你。”
王大夫侧过脑袋,不解了,明明是“沙复明推拿中心”,沙复明为什么要说“沙宗琪推拿中心”呢?
“是这样,”沙复明解释说,“这个店是我和张宗琪两个人合资的。我一半,他一半,可不就是‘沙宗琪’了幺。”
“张宗琪是谁?”
“我在上海认识的一朋友。”
“他现在在哪儿?”
“在休息厅呢。”
“我还没去看望人家呢。”王大夫说。
“没事,”沙复明说,“时间长着呢。什么人家我家的,我跟他一个人似的——他在开会。”
王大夫仰起头,做了一个“哦”的动作,却没有发出声音来。心里头似乎松动一些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说王大夫没有喊“老同学”,而是大声地喊“沙老板”,这既表明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也说明王大夫尊重沙复明。
B.小说第二段写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的对话,多处提到“笑”,且每一处“笑”的含意不同,反映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C.小说写王大夫没顺着杆子往上爬,以及王大夫估摸出沙复明的盘子,可以看出王大夫处事经验丰富,能够见机行事,感知敏锐。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塑造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位盲人推拿师形象,真实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处处提防的世态人情。
8.小说结尾处描写了王大夫一个“哦”的动作,请分析这一细节的作用。(6分)
9.作者毕飞宇曾说:“《推拿》到底写了什么?……有一个重点是清晰的,我想写一点尊严。”请根据相关内容,试作概括和分析。(6分)
7.D【解析】本题D项,虽然沙老板和王大夫两人之间有防备的因素,但“处处提防”言过其实。
8.(1)从内容来看,该动作反映出王大夫为自己生意失败而伤感难受的心情有所缓解。
(2)从人物关系来看,该动作反映了老同学之间紧张、尴尬的心情有所松动,暗示着他知道沙复明的境况并不一定很好。
(3)从结构来看,与前文谈到店里规模不大不小形成对比。
(4)从情节来看,故事具有一定的波澜性,该动作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5)从人物形象来看,反映出王大夫机智、不外露(含蓄,沉稳)的性格特点。
9.维护尊严。王大夫到沙复明那里求职,喊“沙老板”而没有喊“老同学”,认为盲人老板与常人老板一样,理应受到认可和尊重,表明王大夫维护了盲人的尊严。
独立自主。沙复明把推拿中心管理得“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写出了盲人像正常人一样,拥有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平等人格。王大夫表明自己在这里和别的盲人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性,写出了盲人靠自己手艺而不是靠同学关系的独立生活态度。
毕飞宇
①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
②我想我很小就了解了什么是大。大是迷人的,却折磨人。这个大不是沙漠的大,也不是瀚海的大,沙漠和瀚海的大只不过是你需要跨过的距离。平原的大却不一样了,它是你劳作的对象。每一尺、每一寸都要经过你的手。这是何等的艰辛!有些事情你可以干一辈子,但不能想,一想就会胆怯,甚至于不寒而栗。
③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我的父亲突然问我,如果把现在的你送回到那个时代,让你在村子里做农民,你会怎么办?我想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想我会死在我的壮年。”父亲不再说话,整整一个下午。我说的是我的真实感受,但是,我冒失了,我忘记了说话的对象是父亲。父亲是那个时代活下来的人,我的回答无疑戳到了他的疼处。我还是要说,父亲活下来了,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④庄稼人在艰辛地劳作,他们的劳作不停地改变大地上的色彩。最为壮观的一种颜色是鹅黄——那是新秧苗的颜色。秧苗和任何一种庄稼都不一样,它要经过你的手,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一棵一棵地插下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无边无垠的鹅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庄稼人的指纹。鹅黄其实是明媚的,甚至是娇嫩的。因为辽阔,因为来自手工,它壮观了。我想告诉所有的画家,在我的老家,鹅黄实在是悲壮的。
⑤大地是色彩,也是声音。这声音很奇怪——你不能听,你一听它就没了,你不听它又来了。泥土在开裂,庄稼在抽穗,流水在浇灌,这些都是声音,像呢喃,像交头接耳,鬼鬼祟祟又坦坦荡荡,它们是枕边的耳语。麦浪和水稻的汹涌则是另一种音调,无数的、细碎的摩擦,叶对叶,芒对芒,秆对秆。无数的、细碎的摩擦汇聚起来了,波谷在流淌,从天的这一头一直滚到天的那一头,是啸聚。声音真的不算大,但是,架不住它的厚实与不绝,它成巨响的尾音,不绝如缕。尾音是尾音之后的尾音,恢宏是恢宏中间的恢宏。
⑥还有气味。作为乡下人,我喜欢乡下人莫言。他的鼻子是一个天才。我喜欢莫言所有的关于气味的描述,每一次看到莫言的气味描写,我就知道了,我的鼻子是空的,有两个洞,从我的书房一直闻到莫言的书房,从我的故乡一直闻到莫言的故乡。
⑦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里说过:“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这句话说得好。不管是大自然还是大地,它的诗意和感染力是作家提供出来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读者还是作为一个作者,我都要感谢福楼拜的谦卑和骄傲。
⑧大地在那儿,还在那儿,一直在那儿,永远在那儿。这是泪流满面的事实。
(选自《散文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2.请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13.第④段说“鹅黄实在是悲壮的”,请结合文本阐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14.请简要赏析第段⑤画线句的表达特色。(4分)
15.有人说:“毕飞宇的作品大都扎根在民间和大地,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醒目的厚重感。”请结合文本,探究本文的“厚重感”体现在何处。(6分)
12.侧面表现平原乡村生活的艰辛,体现父子两代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将我对一辈子耕作于大地的认识与父亲的表现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父亲坚毅、顽强的生命意志的钦敬、赞叹之情。
承接上文,进一步揭示了我“胆怯”“不寒而栗”的原因;为下文进一步
写庄稼人艰辛劳作、不停改变着大地色彩的悲壮做铺垫。
13.鹅黄是新秧苗的颜色;鹅黄布满我老家的大地,构成了一幅辽阔而壮观的景象;鹅黄来自手工,承载着农民劳作的艰辛。
14.始终围绕“大地的声音”这一描写主体,笔墨集中;综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描写细腻入微;行文整散结合,富有节奏感。
15.对象厚重:作者选取了农民、土地、自然这些对
象作为描写的载体。
体验厚重:作者对大地特点的出色描写,体现了他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体验。
情感厚重: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对亲人、对大地由衷的崇敬、热爱、感激、怀念等复杂情感。
毕飞宇
但醉后的祖父说得最多的却是一届又一届的高才生,祖父记得清清楚楚,涉及面极广,诸如名牌大学、国家机关、公司名称、荣誉机构,院士、教授、研究员、副省长、副县长、办公室主任、董事长。也有记不住的时候,他在记忆阻塞之前往往要做一次深呼吸,随后,一声长叹。这一声长叹比马桶的下水道还要深不可测。
前一篇:侯发山小小说阅读:《精准扶贫》
后一篇:周太舸小说阅读:《木头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