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如松
风如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373
  • 关注人气: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阅读:《陈吾德》

(2019-10-24 15:46:51)

文言文阅读:《陈吾德》


                              陈吾德

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行人。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明年正月朔,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帝从中官崔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帖数下。人情惶骇,咸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陛下奈何以玩好故,费数十万赀乎!崔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未几,争成国公朱希忠赠定襄王爵,益忤居正。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御史又劾其莅饶时违制讲学,用库金市学田,遂除名为民。居正死,荐起思州推官,移宝庆同知,皆以亲老不赴。后终湖广佥事。

                                    (节选自《明史·陈吾德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B.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C.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D.及慈宁宫后室灾/吾德力争出/为饶州知府/有盗建昌王印章者/遁之南京见获/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盗/谪马邑典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晦”。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

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D.劾,指审理、判决,《说文》:“劾,法有辜也。”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吾德借助天象,及时劝谏皇帝。隆庆三年正月初一,出现日食后又出现月食,陈吾德认为年初日月并食,是上天的大灾,皇上应当摒弃一切玩物嗜好。

B.陈吾德心系百姓,忧虑府库虚空。百姓困顿不堪,负责财政支出者整日担忧危局,陈吾德建议皇帝不要耽于玩物,耗费资财,应谴责崔敏等人。

C.陈吾德敢于直谏,以致触怒皇帝。他认为皇帝的登基诏书令国人欢欣鼓舞,而皇帝听从侍从购买金玉珠宝的建议,有不讲信用之嫌,引得皇帝暴怒。

D.陈吾德为人正直,不惧强权势力。张居正掌权时,谏官论事必先请示他,唯独陈吾德不去,后因争辩朱希忠被赠封定襄王爵号事,更加违逆张居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5分)

(2)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5分)



10.B【解析】从语意来看,“出”指出京,“为饶州知府”是出京的结果,中间不能断,排除A项;“居正客操江都御史王篆坐吾德部下失盜”意为张居正的门客指使江都御史王篆定罪陈吾德的部下失盜,中间不能断,排除C、D项。

11.B【解析】户部最高长官是户部尚书。

12.A【解析】应为隆庆四年

13.(1)两广有很多盗贼,将领官吏都以虚假的文告欺骗皇帝。陈吾德列出八件有利国家且合乎时宜之事,都被批准施行。

            (“率”“虚文”“罔”“便宜”“允行”各1分。)

(2)皇帝下诏派遣宦官督察纺织,陈吾德与同僚严用和一起直言极谏,皇帝答复知道了。

                (“遣”“中官”“偕”“切谏”“报”各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