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阅读:《徐稚》

(2019-09-20 16:17:20)
文言文阅读:《徐稚》


             徐 稚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乎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义/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5分)

(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分)




10.D【解析】此题当断八处(不含句末划分处)。设两处错误,一处为“士”属上还是属下,一处为“出”属上还是属下。D项全对,C项全错,A.B两项各错一处。

11.D【解析】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

 

12.A【解析】“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

13.(1)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

      (5分,全句意思对,3分;“征”“并”翻译正确,2分)

(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

     (5分,全句意思对,3分;“能言语生”“轻骑”翻译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拜他为太原太守,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闵、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阂、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阂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叫茅容的能说会道的年轻人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