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建国小说阅读:《好东西在哪里》《教育诗》

(2019-02-26 08:14:03)
分类: 文学

黄建国小说阅读:《好东西在哪里》《教育诗》

                 好东西在哪里
                                                                黄建国    
   胡军胜在外头打了两年工,然后回来了。他对人说:“城里好是好,但好东西全是别人的。好吃的好喝的是别人的,女人是别人的,轿车是别人的,连拉屎尿尿的地方都是别人的。好有什么用?不如回到村子里,我是我自己的。”话虽这么说,可过了几天之后,胡军胜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
       梅庄跟其他村庄一样,早上天一亮,家家打开头门,用扫帚在门前划拉几下,接着,你出来我进去,一整天忙忙碌碌的不知干些啥名堂;太阳一落山,暮色四合,家家门户紧闭,街上一片漆黑又悄无声息,好像整个村庄钻到地底下去了,好像地球上没有这个村庄了。所以,胡军胜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
       上午十点多钟,胡军胜走出家门,穿过街道,离开村子径直到北边的阳峪岭去。他想在那儿寻一阵子清净。事实上家里也够清净的,麦子已经下种,又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不过,胡军胜不喜欢家里的感觉,因为他父亲胡庄庄总吊着个长脸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不时为布尔山羊的事唉声叹气,让人不舒服。
       节令已过寒露,搭眼望去,四周一片乱糟糟的。果园的树叶还没有落尽,玉米杆横七竖八地散落在地里,麦苗只探出一点黄芽,连土坷垃都遮不住。胡军胜不看地上,看天空。他看见空中有一只鸟在飞,他仰起脸朝它吹了一声口哨。
       翻过底角沟,又过一道梁,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就到阳峪岭的最高处了。胡军胜找到一个合适的斜坡半躺下去,用胳膊肘支着头,眯起眼打量梅庄。他从来还没有隔开这么一段距离认真地打量过梅庄呢。冬天尚未到来,太阳依然温暖,明亮的光线如同绸缎一样又柔软又光滑。从眼缝望出去,梅庄渐渐模糊,变成了一条黑色的细线;睁大眼,它又清清楚楚了。哎,这个梅庄哎。在深而远的天空下,在岭坡平缓的地方,梅庄被树木遮盖着,不像一头牛,也不像一只羊,而像一块贴在地上的膏药。哎,膏药,胡军胜说,真的像膏药。胡军胜想,梅庄夜晚的街道太黑太静了。胡军胜想,梅庄应该有点什么事,它不能老没有事。胡军胜这么想着,睡着了一会儿。
       胡军胜呼的一声坐起来。胡军胜揉揉眼走下阳峪岭。胡军胜推开他家果园房庵的门。胡军胜愣住了。屋子里烟雾缭绕,四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在一起玩扑克牌。胡军胜惊讶地说:“你们干什么?”很显然那是几个逃学的初中学生,个个嘴里叼着烟,扭过头,表情怪异地对胡军胜笑。一个说:“上午的课没意思,老师胡讲呢。”另一个说:“我们死活念不进脑子里去。”胡军胜像他父亲那样哦了一声,说:“你们,看看这梅庄,像一块膏药。我以前没有用功念书,不然,城里的好东西就有我一份了。你们,自毁前程啊。”几个初中生哗的一声笑起来,说:“考不上学的人一茬子呢。我们跟你一样。管屎那么多。”胡军胜也笑了。但胡军胜忽然一挥胳膊吼了一声:“出去!”他又说:“都滚出去!”他从墙角扛起一根木椽走出来,他是到房庵里去取那根木椽的。
       下午,胡军胜在他家门前的街道边竖起一根木杆,然后找到村上的电工梅跃进说:“
       扯二十米电线,接一只电灯挂起来。“
       梅跃进眨巴着眼睛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胡军胜说:“村子里应该有点事。夜晚太黑了,没一点人气。”
       梅跃进绕着胡军胜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他说:“你给街上扯电灯,让梅庄变得亮堂?”“我不想让黑夜淹没了村子,看上去像一块膏药。”
    “胡军胜哎,你进城打工两年,叫人认不得你了。”
    “城里没有黑夜,街道和广场彻夜通明。”
    “地方不一样哎。”
    “好地方都这样。依我看,梅庄应该发生点什么事情。”
    “好,你弄嘛。”电工梅跃进说,“我现在就给你接线。你哪怕在灯下耍猴呢。不过,电线得从你家电表里走。”
        这时候,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突然冲了过来。他说:“我不同意!”左手在屁股上拍打了两下。他右手牵着一只布尔山羊,刚从双庙镇赶集回来。这只羊让他伤透了脑筋,五个月前两千多元买进,今天买主只出到三百元。他两眼通红,愤怒地瞪视着胡军胜。
       胡军胜对他父亲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你回。”
    “我不同意!”胡庄庄说。他倒了一下手,右掌又拍打在屁股上。“鳖大头才耗财呢!”
       但是,胡军胜的父亲胡庄庄没有能够阻止胡军胜。当天晚上,梅庄的街道上亮起了一盏黄灿灿的电灯,一群猴子追逐打闹到小半夜。
       不久,梅庄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一只布尔山羊被吊死在灯下的木杆上。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黄建国卷》)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胡军胜的形象。如他对逃学孩子的呵斥,梅跃进对他的评价,父亲的反对等,具体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B.小说多处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觉得梅庄其实很没有意思”“觉得梅庄真的很没有意思”等,表明他对家乡现状的绝望。
       C.小说叙事简洁,描写生动,语言质朴,多用口语,又掺入方言,如“管屎那么多”“鳖大头才耗财呢!”等,呈现出鲜明的乡土色彩。
       D.小说结尾写“果然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吊死布尔山羊,呼应上文,暗示胡军胜试图改变一潭死水的梅庄的愿望落空,耐人寻味。
     (2)小说中的胡军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好东西在哪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3分)B;
       (2)(5分)小说中的胡军胜是新时期一个渴求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又迷惘的农民工(1分);具体表现为:有想法而无明确目标:他羡慕城里的生活,渴望改变梅庄膏药式的现状,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见过世面,有忧患意识却找不到好的出路:在城里打工的他为梅庄的死寂而担忧,为玩扑克的逃学孩子而着急,而无具体对策;有主见、敢实践却无良方:他不顾父亲反对,从自家电表接线给街上扯电灯,结果也改变不了梅庄的落后;
                              (上述3点,答对2点,即可得4分)
      (3)(6分)标题设问,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点明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好东西在哪里”的念想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是行文线索;呼应结尾,形成反差:胡军胜怀揣“好东西在哪里”的困惑,试图改变梅庄“老没有事”的“膏药”般的现状,结果却事与愿违;突出主人公思想性格:胡军胜渴望梅庄拥有“好东西”并执意而为,而现实却与其愿望相悖,为此他惶惑、纠结;暗示小说主题:小说围绕胡军胜为梅庄寻找“好东西”而努力一事展开叙述,揭示当下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均衡的现实,引发人们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思考。
                (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教育诗     
黄建国
过一会儿,爷爷就要把孙子送进小学校了。现在,他们走在通往学校的小路上。
九月的头一天是个挺好的日子,阳光清亮透明,风也凉爽,因为晚上下过一场雨,路面还湿漉漉的,但已不泥泞,个别低洼处积着雨水,偶尔低头一看,能看见天上的一两朵白云映浮在里面。头顶上不时有鸟掠过,喳的一声,飞到了玉米地里,落在玉米穗吐出的缨子上。缨子有粉红色的,米黄色的,奶油色的,吊在鲜绿的玉米秆中间,很是光彩夺目。
学校位于村子的东南角,有一条小路通向那里。爷爷和孙子就走在这条小路上。孙子的头脸洗得干干净净,衣服也比较整洁,斜挎一只新书包,一只手紧紧按在上边,看上去蛮像个认真的小学生。爷爷有些驼背,是个瘦小的老头,走路一晃一晃的。他把孙子的手牵在自己手里。
“从今天开始,你要把贪玩儿的心收了。”爷爷说,“你是个学生了。”
“哦。”孙子说,“一会儿就会发新书,还有本子、铅笔、橡皮擦。”
“让你念书不容易哩,”爷爷说,“你爸你妈为了你能念书,他们才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
“我知道。”孙子说,“过不了多长时间,说不定我就能看懂我爸写的信了。”
爷爷说:“念书要一心一意地念,你把贪玩儿的心要收了。”
孙子说:“我白天黑夜念,行不?”
爷爷说:“不能像你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念了半截。你问他去,他现在后悔死了,做不成啥事,只能去给人打工。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啊。”
孙子说:“你别给我说这个!我是我,跟他不一样。”
爷爷说:“所以我说,不敢再野了,要把心收住。”
孙子说:“你老说这句话,我都听过好几遍了。学校里还有滚铁环哩。”
爷爷说:“那不一样。老师安排的事情不一样。哦,我突然记起来了,学校这地方原来是一座庙,我小时候还去烧过香哩。”
“庙是干啥的?”
“敬神的。”
“神为啥看不见?”
“庙里有塑身哩。把庙改成了学校,就是念书的地方了。在念书的地方么,就要把心用上,写不好字,先生打板子哩,把手心打得红肿红肿,吸溜溜痛。”
“爷爷你挨过板子吗?板子是啥样子?”
“啊,没有。没见过,爷爷没进过学堂。”
“那你干啥呢?”
“拾粪。”
“你爸你妈为啥不去打工让你念书哩?”
“这个么,啊,这个么,那时候……爷爷给你说不清。反正爷爷不识字,一辈子没离开过这个村子。你爸念书少,只能出去打打工,做不了大事情。你好好把书念到肚子里,以后就会去大地方,离开村子见外面的事情。”
“为啥要离开呢?咱们村子不好好的吗?”
“啊,这个么,怎么说呢,好是好,不过么,做不了啥大事情。”
“你看看村主任,也没多少本事。这地方限制人哩。”爷爷顿了顿说。
“我以后还能回村子么?”孙子突然这样说。
“能哩!”爷爷说,“你想回就回来么。你也许会骑一匹马,很威风,啊不,现在早已不兴骑马了,你也许会坐一辆小卧车回来,更威风哩!”
“我让你也坐。还有我奶奶。”
爷爷没吭声。爷爷叹了口气。爷爷很伤感地说:“爷爷坐不上啦。到那个时候,爷爷已经入土啦。”
“我不让你入土。你入了土我把你挖出来。”
爷爷又不吭声了。爷爷拍拍孙子的头说:“你胡说呢。爷爷啥时候才能享上你的福啊。啊,咱不说这些了。主要是肚子里要有墨水,你不敢胡野了,把心收到念书上来。”
“你又说这话了,人家已经给你说过了。”
“我琢磨,念书和种地是同一个道理。俗话说,人哄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你要是哄书哄字,你爸的辛苦钱就白花了。更要紧的是,最终就把你自己哄了,耽搁了,哭都哭不出眼泪呢。”
孙子说:“我为啥要哭呢?我不哄我自己。”
爷爷说:“这就对了。有志气哩。这就好。”
他们走到了小学校门口。有很多学生从学校门口出出进进。爷爷松开孙子的手,爷爷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以后你要自己操心上学。进去,快进去。”
“哦。我知道啦。”
爷爷说:“啊,还有一件事,咱们村里有两位识文断字的大先生,小时候都是在这里念的书。你听见了吗?”
孙子已经跑进学校里了,他转身朝爷爷摆了摆手,示意爷爷回家去。但是,爷爷没有立即回家,爷爷站在那里,仰起头,把学校很严肃地打量了一阵子。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农村九月清新、明丽的自然风光,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美好的氛围,暗示了爷孙俩对未来充满希望。
B.爸爸妈妈出去打工,爷爷送孙子上学,既是小说的叙事背景,也是当下的社会背景的折射,这样就把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联系起来。
C.孙子说念书能看懂爸爸的信,要白天黑夜念,还说自己不会只念半截,这说明他能够细心体察爷爷的心思,聪明懂事。
D.爷爷反复说“要把贪玩儿的心收了”“把心收到念书上来”等,表达他望孙成龙心切,也强化了小说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题。
E.小说通篇写爷爷和孙子的对话,家常和轻松中蕴含着深意、真情,表现出人物真实的心理,传递出作者的深刻思索。
8.小说结尾写爷爷“把学校很严肃地打量了一阵子”,爷爷的“打量”包含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写的只是上学路上爷孙对话的小场景,却用了“教育诗”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7.(4分) C D(每个2分) 
8.(4分)对孙子能到学校念书感到欣慰;对孙子的将来充满期待;对自己没进过学校感到遗憾;对学校充满敬慕。(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观点一:合适。教育关系着祖孙三代人的命运,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引导人们深入思索教育这一大主题;小场景冠以大题目,耐人寻味,有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观点二:不合适。小场景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与内容疏离;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教育只是暗示人物命运的背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爷爷对孙子的反复叮嘱,轻松家常的生活气息,用大题目显得沉重。(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