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如松
风如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753
  • 关注人气: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选读

(2014-04-23 06:30: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选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选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

                 察 传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句中含意的一项是(3分)

     A.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察:考察 

     B.数传而白为黑                        数:多次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宋国

     D.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经:划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证明“察传”观点的正面论据的一组是

    ①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           ②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③乐正夔一足         ④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⑤晋师三豕涉河                 ⑥非也,是己亥也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举从狗到玃、母猴再到人这一事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物经过人们“数传”后把白说成黑把黑说成白这一道理。

     B.作者在第二段论述时,使用的最为突出手法是对比。不仅在说理时用正反对比,在举例时也用了正反对比。

     C.作者提出了“熟论”和“验之以理”的观点后,共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这三个例子,都包括有传言及对传言验证后所得出的真实情况。

    D.“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验。文章多用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2)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8.《戏答元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题中的“戏”有什么用意?(5分)

    9.分别简析颔联中的“残雪”与“抽芽”两词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2)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4.C

    解析:“国”,在句中为国都或都城。

    5.D

    解析:②③⑤为反面论据,①④⑥为正面论据。难点是③④句,③句“乐正夔一足”是误传,④句是鲁哀公在考查那句误传。

    6.A

    分析:用狗到人的事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得言不可以不察”这个观点。

    7.(1)所以说“夔一人就足够了“,不是“只有一只脚”啊。

       (5分,大意分为2分,“一”及前后两个“足”各1分)

    (2)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分,大意分为2分,“缘”、“以为所闻”、“之”各1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贬官后迷惘寂寞的情怀,同时又不失自信和抗争的复杂心理。(3分)“戏”就是游戏,表明此诗是游戏之作,用“戏”字来掩饰自己政治失意心情。(2分)

    9.残雪,指春天未消的余雪,这里比喻政治上的打击,贬官降职一事。抽芽,指春笋刚刚生出新芽,这里比喻在遭受打击后仍不失自信和抗争的精神。诗人运用了比喻(或象征或借景抒情)使其思想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形象生动。

    10.(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2)门庭若市          虽欲言无可进者

    (3)既替余以蕙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选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