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威塞尔小说《举世无双的珍品》阅读

(2013-07-04 13:17:07)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学

 

威塞尔小说《举世无双的珍品》阅读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 。”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看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如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

    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颖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拔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以一颗有瑕疵的钻石作为叙事线索,塑造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这两个一正一反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重的讽刺意味。

    B.小说善于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本德尔第一次交易时的兴奋、紧张,就是通过报价时的语气变化表现出来的。

    C.本德尔把有瑕疵的钻石,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展现了一个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

    D.“那就太遗憾了。”,这看似卡尔·舒尔曼在为不能再买到一颗相同的钻石而惋惜,其实是为了引诱本德尔上当,行骗手法极其老练。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描写了珠宝商本德尔与卡尔·舒尔曼两次交易钻石的经过,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起伏,结局极富戏剧性。

   (2)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的写作意图。(6分)

   (3)珠宝商本德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本德尔,有人认为是舒尔曼,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1)B3分、D2分、E1分

     简析:A、“一正一反”错。C、“善于经营的精明商人形象”错。E、“两次交易”不妥。

  (2)写作意图:(每点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①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本德尔售出有瑕疵的钻石而沾沾自喜做铺垫;

     ③为下文进一步塑造本德尔奸商这一人物形象服务。

  (3)性格特点:(每点2分,够三点得6分)

     ①精明谨慎。例如验证支票

     ②奸诈欺客。例如把瑕疵钻石当正品卖,还加价四万马克。

     ③自作聪明。自以为伎俩得逞不想落入他人圈套。

     ④贪财好利。例如为了再次牟取大利到处搜罗钻石。

   (4)(观点2分;理由6分)

    观点一:本德尔是主人公。①作者用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等手法刻画了一个奸诈小心唯利是图自作聪明的珠宝商形象。②本德尔的心理活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从他身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观点二:舒尔曼是主人公。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行骗高手的形象②舒尔曼的第二次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本德尔上当的结局③通过舒尔曼更好揭示主题。

    注:对于小说主题的理解:聪明反被聪明误,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些都是浅层的理解;结合小说题目及内容可知,举世珍品有瑕疵隐喻高贵如人有弱点。本德尔、舒尔曼都具有贪婪欺骗等人性弱点,故二人均揭示主题。

 

     11.“‘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

    12.请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本德尔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这样行文的妙处。(8)

    13.小说以“举世无双的珍品”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述。(6)

    14.结合全文,说说本德尔先生能否避免上当受骗。(6)

 

    11(5)①这句话借本德尔之口点明了世上不可能有两颗相同的钻石,也为本德尔高价买下钻石以致上当受骗埋下伏笔。(3)②点明题意,与结尾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紧凑。(2)(意思对即可)

    12(8)(1)①当本德尔面对这位爽快的男顾客时,他既喜悦又紧张;②当男顾客要当即支付支票时,他感到突然、惊讶;③当确定支票完全正常时,他窃喜、得意;④当男顾客再次光顾珠宝店,他既紧张又心虚;⑤当得知缅甸仰光有一颗质量相仿的钻石时,他欣喜若狂;⑥最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他惊慌失措。(6)   (2)作用是: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2)(意思对即可)

    13(6)①“珍品”即这颗钻石,它是小说的线索,也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2)②作者借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颗有瑕疵的钻石,在文中出现两次,隐喻了有瑕疵的人心,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的贪婪者。(4)(意思对即可)

    14(6)答题角度:不能。本德尔的悲剧―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贪欲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舒尔曼骗术高超,他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意思对即可)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啰 。”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看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如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颖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拔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1.“‘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本德尔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这样行文的妙处。
3.小说以“举世无双的珍品”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述。
4.结合全文,说说本德尔先生能否避免上当。

 
1.①这句话借本德尔之口点明了世上不可能有两颗相同的钻石,也为本德尔高价买下钻石以致上当受骗埋下伏笔。
  ②点明题意,与结尾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紧凑。(意思对即可)
2.①当本德尔面对这位爽快的男顾客时,他既喜悦又紧张;
  ②当男顾客要当即支付支票时,他感到突然、惊讶;
  ③当确定支票完全正常时,他窃喜、得意;
  ④当男顾客再次光顾珠宝店,他既紧张又心虚;
  ⑤当得知缅甸仰光有一颗质量相仿的钻石时,他欣喜若狂;
  ⑥最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他惊慌失措。
  作用是: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①“珍品”即这颗钻石,它是小说的线索,也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作者借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颗有瑕疵的钻石,在文中出现两次,隐喻了有瑕疵的人心,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的贪婪者。
4.答题角度:不能。本德尔的悲剧—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贪欲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舒尔曼骗术高超,他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意思对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